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46章 再無飢餓

林邑國的穀子送來的速度很快,範文山回去的當天下午,就有快馬馱著來到了張家莊園。

張華親自開啟了一袋穀子,這些穀子粒粒都很飽滿,金黃金黃的讓人看了感到喜悅。

“伯爺,這穀子在西市也有賣,沒看出來有什麼不同啊?”

夢雨難得看到張華這麼激動的樣子,心中有所不解。

在她看來,大唐已經有了土豆和地瓜,玉米也在關中一些地區開始推廣,應該沒有什麼糧食問題了。

至於大米,雖然主要在長江中下游種植,產量也很低,價格比較貴。

但是以張家的財富,再貴的大米也是吃的起的。

“不一樣!不一樣的!”張華看著一粒粒從自己的指尖流過的穀子,心中一下子湧現了很多想法。

“土豆和地瓜的產量雖然很大,但是儲存和運輸都不是很方便,只能就近銷售。換句話說,土豆和地瓜只能保證種植他們的農戶沒有飢餓之憂,但是很難讓他們依然這個致富。”

土豆和地瓜在大唐已經推廣了很多年了,種植面積不斷的擴大,但是很快就出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價格暴跌!

現在西市一斤粟米的價格可以買到十多斤土豆。

碰上土豆和地瓜大量上市的時候,更是價格暴跌,農戶種一年土豆和地瓜,掙的錢還不如作坊做工的一半。

中國的農民一直都是最現實的,眼看著土豆和地瓜的價格這麼低,大家種植的積極性立馬就下降了。

不說別的地方,就互助村來說,基本上家家戶戶也就是種上一畝土豆一畝地瓜,有些甚至合起來才種一畝。

夠自己吃就行了!

以農業社會那種高度自給自足的社會形態,這種情況也沒什麼問題。

反正能夠解決大家的肚子問題,就已經算得上是幾千年未有的局面了。

但是張華希望看到的局面顯然不是這樣的。

張家已經和普通的勳貴人家很不一樣了。

一直以來,勳貴們最主要的收入來源都是依然大量的土地租賃,獲得地租來維持各種奢侈的生活。

這種情況一直到明清也沒有什麼變化。

但是張家不一樣,張家最大的收入是各家作坊出產的物品,還有貿易帶來的收入。

可以說,張家已經脫離了農業社會的生活方式了。

大量的作坊分佈在長安城周圍,互助村周圍,還有華庭縣。

這必然就會導致有大量的人口圍繞作坊生活,在作坊裡做工,不再從事農業活動。

這種情形在今年已經越來越明顯了。

特別是華庭縣,原本就是一個漁村,沒有什麼人從事糧食種植,整個縣城現在有將近十萬人,糧食幾乎都依靠外運。

這就導致了江南道的糧價,特別是水稻價格,一直在上漲。

要不是作坊收入高,各種海魚價格低,很多人都要受不了這種價格了。

“少爺,確實是這樣呢,我看臨近的幾個村,種植的土豆和地瓜都變少了。新鮮的土豆,如果沒有地窖專門存放的話,放一個十來天就長牙了,沒法再吃。即使是晾乾一些,也很難存放一個月。如果是磕傷了的話,那更是沒幾天就爛了。”

梅子經常在互助村周邊晃悠,又負責張家的茶葉,所以對互助村周邊的變化還比較瞭解。

“土豆長牙了就不能吃了嗎?”

夢雨雖然不是那種五穀不分的人,但是土豆也就這幾年才興起,她還真是不怎麼了解。

梅子:“對啊,發芽了就不能吃了。這個少爺很早就說了,但是有些農戶據說不信,發芽了捨不得扔掉,還煮來吃,結果差點丟了小命,其中一個據說因此誘發了腸癰,要不是鄭賀幫他手術,估計小命不保!”

“但是這跟水稻有什麼關係呢?據我所知,水稻的產量連土豆的十分之一都不到,雖然價格比較高,但是也沒什麼利潤,頂多就填飽肚子!”

“你們說的都沒有錯,但是你們肯定沒有想到,在林邑國,水稻是一年三熟的吧?”

張華聽著夢雨和梅子的對話,也覺得有點無奈。

她們在大唐算是比較有見識的人了,畢竟跟在自己身邊時間不短了。

但是,時代的侷限性仍然存在。

“不是說春種一棵粟,秋收萬顆子嗎?怎麼水稻就能一年三熟?從來沒有聽說過呢,難不成下雪天它也能生長,不可能吧?”梅子一臉不相信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