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4章 新華書店

李世民既然沒有表明身份,在蒙學見識了一番以後,又和張華聊了聊關於蒙學的看法和推廣的建議。

看看天『色』,覺得再不走的話,回到長安城就天黑了,李世民便有點依依不捨的離開了。

“陛下要是看上了張郎君,為何不下旨直接徵辟呢。”獨孤雲覺得李世民對張華的態度有些奇怪。

“不著急,就像張華說的一樣,其實他已經在給朝廷做貢獻,至於出仕為官,他今年才十七歲吧?倒是可以緩一緩再看。獨孤,你覺得以後讓他去東宮任職怎麼樣?”

大唐現在的太子是李世民和長孫皇后的嫡長子李承乾,現在已經九歲了。

在皇家,九歲的皇子已經不能把他們當小孩看待了,不說接人待物,單單為人處世在各種耳濡目染之下,就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比得上的。

“太子現在已經有東宮詹事府詹事,陛下也讓朝中多為大臣給太子授課,相對來說,這個張華太年輕了吧?很可能會引起非議,我估計以這個張華的精明勁,他應該不會接下這個職務。”

李世民剛剛登基,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太早的站隊,這並不是聰明人的做法,同樣作為臣子的獨孤雲對此有充分的認識,所以他才敢用比較肯定的語氣表達自己的觀點。

“說的也是,拔苗助長也許對張華並不是好事,那我們就姑且再等等吧。另外,你多安排幾個百騎到互助村,我要隨時瞭解這裡的動態。”

李世民安『插』密探到互助村,倒不是因為他擔心張華做出什麼危害朝廷的事情來,而是希望當有什麼新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的時候,自己能夠第一時間知道。

就像是今天的《三字經》和《百家姓》,如果不是自己微服私訪,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有機會傳播出去,為大唐的江山添磚加瓦!

竇子木,或者說是李世民的到來,並沒有立馬給張華的生活帶來太大的改變。

看看書,聽聽琴,偶爾去作坊和蒙學轉悠轉悠,這還是張華生活的主旋律。

“東家,這是《三國演義》的第一部,已經印刷了一千本,隨時可以上市了。”在照例給張家眾人講了一章《三國演義》之後,馬周給張華遞過來一本書。

這些日子來,馬周也算是張華版《三國演義》的忠實聽眾了。

和梅子她們聽書純粹是為了娛樂不同,馬周聽完之後還會專門把它記錄下來,這一來二去的,大半部《三國演義》已經出來了。

剛好為了印刷《三字經》和《百家姓》,張華讓馬周安排人員負責印刷。而當張華去看了一眼書坊的印刷方式之後,就果斷的把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這兩種古代最重要的印刷術給盜版出來了。

有了張華捅破這層紙,印刷其實就變得簡單多了。雖然沒有辦法直接搞出非常令人滿意的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術,但是馬馬虎虎先用一下還是可以的。

“這個紙張有點點吸墨啊,字也有點模糊。”張華接過馬周遞過來的書翻了翻,“我上次提到的用水車作為驅動,樹皮作為原料的造紙方法,已經開始搞了沒?”

“造紙作坊自己建設好了,這幾天阿牛在指揮安裝除錯水車,估計在過一段時間第一批紙就能出來。”

開春以後,張家的作坊都開始考慮結合水車來進行改造,讓加工過程儘可能的簡單。

其中作為水車驅動應用最廣的造紙作坊,已經在考慮同時安裝三架水車來幫助搗碎造紙原料。

“這些書就不用和香皂那些東西放在一起賣了,在西市買一個新的鋪子,專門用來賣書、筆墨紙硯之類。”

為了提高大唐的書籍普及程度,讓更多的人都有機會讀書,張華可是準備大力發展張家書坊,相應的銷售渠道最好也是能夠獨立的建立起來。

“好的,我明天就安排馬車運到長安城中,鋪子的話前段時間字畫鋪子隔壁的店經營不下去了,房全安排人買下來了。原本還想著要不要和字畫鋪子打通了擴大店面,現在看來直接用來作為書店也不錯。”

“行,你看著安排就行,書店的名字就叫新華書店吧。”張華想到自己以前從小就用新華字典,後面又不斷的去新華書店買書,便有點惡趣味的給自家書店起名“新華書店”。

……

長安城西市三味書屋。

“掌櫃,我打聽到了,對面那家原本賣字畫的鋪子,據說也要改為買書呢。”

三味書屋和張家的字畫鋪子算是門對門,張家把隔壁買來的鋪子改為新華書店,自然而然會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