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章 老茅家

灃河邊上,幾間茅草屋坐落在一個略微拱起的小山坡下面。

茅草屋前面圍了一個面積還算比較大的院子,周邊用木頭欄杆圍繞而成。

在院子裡,幾隻白『色』的鵝正在悠閒的啄著嫩草,突然,鵝群裡想起來呱呱呱的叫聲。原本在吃草的鵝都抬起了都盯著院子門口。

“少爺,就在這裡了,”梅子用手指著茅草屋對張華說道:“老茅叔,在家嗎?”

“爹,梅子姐找你”,就在梅子剛開口,從茅草屋後頭突然冒出個憨厚的少年,朝著屋內大喊道。

“阿牛,這麼大熱天的,你怎麼還在鼓搗東西啊?”

梅子顯然是認識這個少年,並且對這個少年應該有一定的瞭解。

“少爺,這是老茅叔的小兒子,聽說從小就喜歡自己琢磨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老茅叔也說阿牛是天分最高的木匠,但是因為阿牛總是把一些精力投入到沒有實際用處的一些東西上面,老茅叔可是要愁死了。”

梅子簡單的給張華介紹了一下眼前的少年。

少年有點木訥的表情,很難讓人相信這居然是個愛好研究的工匠。放在後世,指不定就是一個原創型的科學家呢。

“梅子姐,你看,這是我最近設計的一款水車模型,我覺得只要按照這個模型去做,互助村的水田再也不用擔心用水問題了。除非灃河水乾,地下水沒,要不然就不用擔心用水問題。”

阿牛顯然是對於自己手中的一個半成品非常的有信心,搬著一個水車模型來到張華和梅子面前。

天朝自古就是以農立國,與農業相關的科學技術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水利作為農業中最不可缺的一環,各朝『政府』雖致力於興修水利工程,不論是灌溉渠道或是運河都動員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去營建。

但是這些渠道大都分佈在各大農業區,至於高地或是離灌溉渠道及水源較遠之地,顯然是無法顧及。於是中國勞動人民善用其智慧,發明了一種能引水灌溉的農具——水車。

中國民間最早的汲水用具該是“桔槔”。

《莊子.外篇.天地篇》中,載子貢南遊,反途路過漢陰時,看到一個老丈人辛苦的抱甕汲水灌溉,事倍而工半,於是告訴老翁一種省力的器具,名曰之『槔』。

它的製作方式是:『鑿木為機,後重前輕,掣水若抽,數如沃湯。』也就是用一條橫木支在木架上,一端掛著汲水的木桶,一端掛著重物,像槓桿似的,可以節省汲水的力量。從抱甕灌地到桔槔汲水初步利用器械,可以說是水車發明的先軀。

水車外形酷似古式車輪。輪幅直徑大的20米左右,小的也在10米以上,可提水高達15-18米。輪幅中心是合抱粗的輪軸,以及比木鬥多一倍的橫板。一般大水車可灌溉農田六、七百畝,小的也可灌溉一、二百畝。水車省工、省力、省資金,在古代可以算是最先進的灌溉工具了。

不過,阿牛手中的水車很顯然是一個手工模型,尺寸大概也就半人高。

在張華看來這已經很了不起了,在後世,阿牛這個年紀的少年還在上初中呢,除了死記硬背之外,創造力接近於零。

見微知著,在這麼一個小山村裡面,能夠有一個隊發明創造很感興趣的少年,說明老茅家的家學淵源應該是真的。

別看製作一個模型很簡單的樣子,正在的動起手來,很難保證做出來的縮小版本達到真實的物體一樣的靈敏度。

“阿牛好厲害啊,都會自己設計東西了。”看到阿牛用期頤的眼神看著自己,“這個水車長的好奇怪”,“這個水車能用嗎?”,“這個水車不就是一個兒童玩具嗎,玩一玩過家家還行,其他的就不要折騰了”……等各種雜音一下子就從梅子的腦中消失了。

與之而來的是一種含蓄的誇獎。

“這個水車改良後吸水『性』能至少是現在的一倍以上……我覺得他完全具備推廣的條件了。”

說到自己的產品,阿牛的精神狀態明顯變了,也不管張華等人還在門口烈日下曝曬呢,便開始解說自己的心愛作品。

歷史上,水車的發展大體上經歷了三個階段。

中國正式記載中的水車,大約到東漢時才產生。

東漢末年靈帝時,命畢嵐造“翻車”,已有輪軸槽板等基本裝置(又有一說三國時魏人馬均也有“翻車”的製造)

不論“翻車“究竟首創於何人之手,總之,從東漢到三國”翻車“正式的產生,可以視為中國水車成立的第一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