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數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明清時期的中央集權是最厲害的,特別是清朝。
這裡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傳統計程車族經過了各種戰亂之後,影響力已經基本消失。
當然,更重要的是科舉制度經過了一千多年的發展,已經非常的成熟,幾乎成為朝廷選拔官員的唯一標準。
可以說,科舉制度,對於中央集權,提高帝王權利是有非常大的作用的。
“陛下,不知道你對科舉怎麼看?”
張華沒有直接回答李世民的問題,而是反過來丟擲了自己的問題。
“目前朝中很多官位都是採取的世襲制,朕也知道世襲制存在較多的弊端,如果某位官員的兒子絲毫沒有管理的才能,將一方土地交給這樣的官員管理,只會影響到當地百姓的生活,很有可能百姓會怨聲載道,也會影響皇帝在百姓心中的形象。
雖然科舉是隋朝首創的,但是朕是支援推廣科舉制度的。”
“陛下聖明,科舉制度讓寒門子弟有了入朝為官的希望,目前,朝中的大部分大臣都是官宦子弟,很少有出身寒門的達官顯貴,科舉制度用於選拔人才,既體現了為官的公平性,同時,也讓眾多有才能的人能夠在科舉考核下大顯身手。
再者,底層人士寒窗多年,終於有機會入朝為官,他們為官更加廉政,因為自己的出身就是貧民,所以他們更深知百姓疾苦,做決策時,更會優先為百姓所著想。”
李世民認可科舉制度,這倒是不讓張華覺得意外,歷史上李世民就是以實際行動支援科舉制度發展的。
“你說的朕何嘗不懂?但是科舉是一年一考,對於非長安考生來說,每年必須經過初考,然後進長安參加終考,如果沒考上,又要回原籍準備來年考試,可是交通不便,這樣大部分時間都耽誤在路上了。
並且由於家學和血緣的緣故,世家子弟在科舉中具備更強的競爭力,而平民很難與他們競爭。
這讓科舉很難在短時間內發揮作用。”
李世民顯然是個合格得帝王,對於各種政策的優缺點都有自己的認識。
事實上,大唐此時的科舉制度的缺點還不止李世民說的這些。
比如,現在的科舉名額偏重長安,長安錄取的名額明顯較多,所以各地舉子紛紛移籍,猶如今天的高考移民,不能進入長安,則長安周邊的萬年縣也可以,也比其他地區名額多。
還有,根據唐代法律,如有高官推薦,則考生不用參加初考。
因此,有些考生會製作行卷,就是將自己的詩文抄寫在長卷上,拜謁高官,希望得到他們的推薦。
大家都聽說過的李白就這麼說:“生不願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這即是干謁。
而白居易拜訪顧況,笑稱“長安居,大不易”,也是干謁。
這就存在一個巨大的、非制度的因素,貴族之間往往會互相請託,免於奔波,而平民子弟如干謁無門,就不得不浪費大量時間。
當然,考試內容不合理,評審不規範,選拔人才太少,想象力不夠等等各種其他的問題也不少。
張華也沒指望一次性全部改革,那就不算是改革,而是和自己的小命過不去了。
“陛下正是千秋鼎盛的年紀,科舉制度改革沒有必要追求一朝一夕的效果,我們完全有時間緩緩圖之。陛下,微臣有一個小實驗想拿出來分享。”
“說吧,什麼實驗?”
“微臣給張家蒙學上課的時候,做過這麼一個實驗。將青蛙投入四十度的水中時,青蛙因受不了突如其來的高溫刺激立即奮力從開水中跳出來得以成功逃生。
當微臣把青蛙先放入裝著冷水的容器中,然後再緩慢加熱,結果就不一樣了。
青蛙反倒因為開始時水溫的舒適而在水中悠然自得。當青蛙發現無法忍受高溫時,已經心有餘而力不足了,不知不覺被煮死在熱水中。”
張華說了一個後世大家都聽說過的故事,李世民自然也是一聽就明白了。
“你是說在對待世家或者有目的的削弱世家的力量時,如果不掌握方法便魯莽行事反而不容易成功,可以先採用諸如溫水煮青蛙此類的類似方法麻痺對方,這樣成功率將會更高?”
“陛下英明,微臣就是這個意思。眼下科舉制度有不少弊病,世家並沒有太過於看中他帶來的威脅,那麼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適當的完善科舉制度,對他做出一些不會太過引起世家警惕的改革。”
張華的話讓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