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02章 冰凍三日

“孔穎達是怎麼回事,他還不明白朕的意思嗎?朕這麼信任他,讓他編纂《氏族志》,他就這麼報答朕?”

張華還是第一次看到李世民這麼生氣的樣子,帝王之威讓張華也感受到了一陣壓力。

畢竟是手握無數人生死大權的人物啊。

“陛下,這裡面會不會有什麼誤會?孔祭酒一向是聲名遠揚,知書達理的典範呢。”

孔穎達是孔子的第31世孫。生於北齊後主武平五年(574年),八歲就學,曾師從劉焯問學,日誦千言,熟讀經傳,善於詞章。

隋大業初,選為“明經”,授河內郡博士,補太學助教,到了唐朝,最終做到了國子監祭酒的位置。

李世民曾問孔穎達說:“《論語》說:'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是什麼意思?”

孔穎達回答道:“聖人設教,欲人謙光。己雖有能,不自矜大,仍就不能之人求訪能事。己之才藝雖多,猶以為少,仍就寡少之人更求所益。

己之雖有,其狀若無。己之雖實,其容若虛。非唯匹庶,帝王之德,亦當如此。

夫帝王內蘊神明,外須玄默,使深不可測,度不可知。

《易》稱'以蒙養正,以明夷蒞眾',若其位居尊極,炫耀聰明,以才凌人,飾非拒諫,則上下情隔,君臣道乖。自古滅亡,莫不由此也。“

李世民對孔穎達的回答十分讚許,之後才把編纂《氏族志》的重任交給了他。

古代的編書和現代的可是完全不同的情況,這種工作不僅位置很清高,還能經常有機會面見帝王,更有機會流芳百世。

所以對於文人來說,帝王讓他負責編纂某本書籍,可以說是一種信任和看中。

“哼,典範,他孔穎達是世家中知書達理的典範吧,心中還有朕這個天子嗎?”李世民說完直接就把書往張華腳下一扔,嚇了張華一跳。

無妄之災啊!

張華撿起了書,一眼就瞟到了《氏族志》的開頭:崔盧王鄭……

不用多說,張華一下就明白了李世民生氣的原因了。

想一想後世耳熟能詳的“趙王錢孫……”

這是宋朝的時候留下來的,現在的唐朝被稱為李唐,但是《氏族志》居然不是以李姓為第一位,這裡面反應出來的東西可就有意思了。

唐初士族,主要有四個地域集團,並各有所尚:山東士族尚婚婭,江左士族尚人物,關中士族尚冠冕,代北士族尚貴戚。

關隴集團入隋後開始解體。李唐起自關中,唐初關隴集團消失,江左和代北士族,至唐朝也已經沒落。

但是以崔、盧、鄭、李、王為首的山東士族,雖經農民戰爭打擊,但根深蒂固,到唐朝時,仍有一定很強大的勢力,左右著天下的局勢。

不說其他人,就是李世民生產的大臣房玄齡、魏徵、程咬金都爭相與山東士族聯姻,山東士族依然保持著他們的社會地位。

士族勢力的強大,對皇權不利,李世民尤其不能容忍山東士族凌駕於皇族之上。

歷史上,李世民也是命高士廉等刊正姓氏,修撰《氏族志》。

不過,有了張華這隻蝴蝶,大唐現在的國力比歷史同期要好很多。

單單一個糧食無憂,就比什麼都重要,所以今年收到了李靖大敗突厥的訊息之後,李世民就讓孔穎達去負責修訂《氏族志》了。

很多後世的人不一定能夠理解《氏族志》對古代社會的重要意義。

在魏晉南北朝時,譜籍是選官的根據,劃分門第是看歷代做官的情況而定,列為門閥的,都是累世冠冕之家。

可以說,在那個時候做官,是要看你的出生門第的,而《氏族志》就相當於官方被你的出生門第背書。

當然,李世民讓孔穎達去重新修訂《氏族志》,肯定不是為了讓世家擴大影響力。

按照李世民的吩咐,《氏族志》需要調整劃分門第等級的標準,不考慮各家過去做官的情況,只看在唐朝的官爵高下。

這個變化觸動了以往的門第等級,具有進步因素,也符合當時新舊士族階級的變化狀況。

按照李世民的想法推進的話,必然會使一部分做官的庶族地主取得士族身份,沒落門閥士族受到進一步打擊。

這樣就達到了扶植庶族地主、壓抑門閥士族,加強皇權、鞏固統治的目的。

張華站在後世角度看待這個問題以及整個唐朝姓氏相關的爭論,對於其中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