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6章 幸福的煩惱(上)

太極宮!

“陛下,今天早上又運走了一批軍糧,大軍出征已經半年了,如果再不退軍,戶部至多還能支援三個月,就得開始借貸了。”

房玄齡一臉愁容的和李世民彙報著。

雖然前段時間蘇定方和張華突襲定襄,贏得了大捷,但是突厥的實力猶存,六路大軍都沒有退回來。

即使是頡利安排了執失思力來請降,李世民也沒有下旨讓李靖退兵,因為他知道突厥人是什麼德行。

“哎,那就再堅持三個月吧,到時候要是還沒有平定突厥,那就退兵吧。不管怎麼說,這次拿下了定襄城,還把後隋給滅掉了,都算是出征順利了。”

李世民雖然也很希望畢其功於一役,但是自古至今,草原和中原之間的紛爭,就沒有一次就解決的。

厲害如漢武帝,跟匈奴人也是鬥了幾十年,多次出征之後,才算是滅掉了匈奴。

所以大軍按照現在的成功撤退,李世民也是能夠接受的,只不過是有點遺憾而已。

“微臣明白,鴻臚寺卿唐儉去鐵山和頡利談判,不知道結果如何,要是頡利真的投降,那麼這一戰也算是圓滿首尾了。”

“不,玄齡,不管頡利是不是真心投降,唐儉去鐵山都是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的,頡利任然是我們的敵人,除非他願意來長安定居。”

李世民對於大局的認識是非常清楚的,當初他派唐儉去談判,其實也就是為了談判而談判,作為一個帝王,特別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帝王,任何時候都要表現出一種大氣來,這樣才能不至於被御史攻擊,不至於在史官筆下留下不好的內容。

“糧食的運輸損耗實在太大了,特別是冬天,運輸速度就更慢了,要不然我們還是能夠再堅持三個月的,很可能李靖就帶著大軍徹底打敗頡利了,現在留著頡利或者,終究是個禍害。”

雖然這次唐軍出征的只有十萬人左右,但是相應的農夫卻是將近四十萬,這些人負責糧食運輸等各種事情。

所以別看十萬人的軍糧看起來不多,後世隨便一個綜合性大學都有四五萬人,人家食堂也沒見對應吃飯問題有多難。

但是在唐代,十萬人的軍糧還真就很難。

一擔糧食從長安運輸到邊疆,甚至運輸到定襄,幾乎十不存一。

運輸的農夫是神仙,不吃東西嗎?

運輸的騾馬是機器,不吃東西嗎?

路上就沒有一點點其他損耗嗎?

多了去了。

所以要解決十萬人的軍糧問題,其實就相當於要解決差不多一百萬人的吃飯問題。

大唐總共才多少人啊?

後世所見唐初比較完整的戶口統計是貞觀十三年(639年)的數字,儲存在《舊唐書·地理志》和《括地誌》中,各州相加戶數大致為304萬、口數1235萬左右。

後人根據各方面情況估算,當時全國範圍內實有戶數在500萬,人口在2345萬左右,接近隋大業五年(609年)數字的一半。

另一種估算稍多,計有人口2500萬上。

不管是哪一版本的資料,和後世十四億人口比起來,都是小巫見大巫,還沒有一個省的人口多呢,甚至也就是相當於北京的常駐人口而已。

這還是貞觀十三年的資料,現在是貞觀四年,把所有各種各樣的隱形人口算上去,也就兩千萬左右吧。

這還是分佈在大唐廣袤的土地上。

現在一口氣要解決一百萬人口的吃飯問題,幾天十幾天的,還好說,一個月兩個月的,戶部也有辦法。

但是現在已經半年過去了,再堅持下去難度就大了。

這還是得益於土豆和地瓜的普及,要不然戶部現在就立馬要支援不下去了。

“朕明白,只是這麼大好機會要是錯過了,以後要再遇到,就不知道什麼時候了。頡利吃了這個虧之後,肯定會有新的動作,到時候再解決他就麻煩很多了。”

“陛下,方法總比問題多。張華這小子以前老跟我說這話,不過看起來似乎很有些道理。如今在陛下的領導下,大唐國力蒸蒸日上,而突厥人卻是走向了下坡路,我們滅掉他們,也就是遲早的事情。”

房玄齡的這話雖然有拍馬屁的嫌疑,不過說的也算是中肯。

“啟稟陛下,李靖總管發來八百里加急,請陛下呈閱!”

就在李世民和房玄齡在御書房裡說著話的時候,一個太監氣喘吁吁的跑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