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蘭克林說過:“世界上只有兩件事情不能避免,稅收與死亡。”
稅收對人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馬克思說過:“打倒稅收的背後,就是打倒國家。”
稅收對國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就是這樣對人民和國家無處不在又無比重要的稅收,卻一直伴著無休止的爭論與不解。
有一個人曾這樣感嘆道:“世上最難理解的,就是所得稅。”
這個死活搞不懂所得稅的人,叫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不管是哪個朝代,稅收制度都不是一層不變的,並且總是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一直到後世也是如此。
“陛下,大唐的稅賦制度剛剛穩定下來還沒有多久,貿然改革風險太大,微臣建議還是先觀望一下華亭縣的表現。畢竟張華也才去華亭縣不到一年,以後會怎麼樣還很難說。”
房玄齡是張華在朝中最大的支援力量,但是正因為如此,他倒不想把張華再一次的放到大家的眼光之下。歷朝歷代,涉及到稅收改革的,就沒有幾個人能夠善終的。
華亭縣現在是張華的小天下,有了李世民的默許,怎麼折騰都不怕,但是其他州縣的情況和華亭縣的並不一樣,把華亭縣的方法水平展開的話,十有八九是要水土不服的。
“說的也是,那就再看看吧。不過張華這小子,出去已經快一年了,華亭縣有他的得來屬下馬周幫忙照看,也出不了什麼大亂子。前陣子無忌還和我提議讓勳貴子弟都去參與到今年的征伐突厥之戰當中,他還專門提到了張華,朕現在想想,剛好讓張華回來,我們好詳細的瞭解一下華亭縣的情況,到時候剛好又能趕上出征突厥。”
不管是李世民也好,房玄齡也好,都不認為讓張華隨軍出征突厥是對他的一種懲罰,所以長孫無忌才敢光明正大的提出他的建議。
雖然房玄齡有點擔心,但是於公於私都很難提出反對的理由。畢竟,張華使長安城勳貴之中少數的沒有軍功的人,這是一個硬傷。
“也好,張華對突厥問題上往往有獨到的見解,讓他回長安,到時候一起參與征伐突厥也行。不過他畢竟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讓他衝鋒陷陣估計夠嗆。”
“玄齡,這個你就不用擔心了。你捨得讓他去衝鋒陷陣,朕海捨不得呢。到時候讓他負責後勤或者其他的非戰鬥任務就行。好男兒就得去戰場上見識一番,要不然總是缺少一點氣概。”
李世民自身從十幾歲開始就征戰沙場,要不是現在朝中大臣全部反對自己自己御駕親征,他還真的想馬踏突厥營地,報當年渭水之盟那個屈辱呢。
“聽說張華在華亭縣訓練了幾百號南洋貿易的護衛,微臣倒是好奇到底訓練的怎麼樣,陛下不妨到時候讓他帶著這些護衛一起出徵,也算是給他多一層安全防衛。”
既然沒有辦法反對讓張華隨軍出征突厥,房玄齡自然是要盡最大的可能減輕張華面臨的危險。但是,一旦上了戰場,很多事情就不是房玄齡能夠左右的了,唯一能夠保證的就是讓張華周邊的護衛力量變得強大,這樣生存下來的可能性才會增加。
“沒問題,張華這小子總是能夠有各種出人意料的主意和做事方法,以前從來沒有聽說過他還會練兵,朕倒是對那些護衛們的戰鬥力表示好奇呢。對了,你們家遺愛也不是跟著張華去了華亭縣嗎?聽說還喜歡上了航海,去了倭國還不滿足,繼續往新羅和百濟跑?”
領導關注什麼,下面的人就會重視什麼,不管是什麼朝代,這個道理都是一樣的。
李世民很在乎華亭縣的訊息,百騎自然就會把更多的力量投入到這個方向,反正華亭縣百廢待興,要在那裡打聽訊息,憑藉百騎的力量,那是輕而易舉,甚至就連本次出海的人員裡面,也有百騎新吸附的人員。
張華也不是不知道李世民有在自己周邊安排百騎人員,但是身正不怕影子斜,如果身邊放幾個人就能打消李世民的疑慮,那就放吧。
反正張華真正不想讓別人知道的訊息,百騎就是怎麼打聽也別想打聽到,至於那種無關緊要的,知道了就知道了。
聽到李世民說到房遺愛,房玄齡就覺得牙齒髮酸,一陣頭疼,他拿這個兒子是真的沒有辦法了,一點都不像自己。
“陛下,著實如此。遺愛那小子自小就沒有看見過他游水,微臣也沒有想到他居然會對出海感興趣。說實在話,當初聽說他出海的訊息,微臣心中還真是哇的一片冰涼,覺得可能這輩子很可能都見不到他了。倒是沒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