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在種種問題的掣肘之下,再加上王朝如今勢大,“暴君”皇帝親命,這場政治以及軍事上的陰謀博弈,最終還是以“暴君”為首的王朝派獲得了勝利。
貴族派在這場看不見的戰爭中真可謂是輸的落花流水,敗的體無完膚。
這不是打比喻,這就是事實,根據實際描繪出來的事實。
城衛軍體系成功的瓦解了,或者說拖垮了那幫貴族領主們,鉅額的軍費開銷給那些個貴族領主們造成了極其嚴重的經濟負擔。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那幫貴族領主們,或不得已解散了私衛軍,或直接向帝國借貸,又或自行開源節流,然後莫名其妙遭遇失敗(王朝暗中推波助瀾),最後不得已還是要向帝國借貸。
總之,就是這樣,選什麼的都有,且無論是選什麼的,最終下場都不是很好。
首先,就是那些選擇向帝國方面進行借貸的,無疑,他們是最快的,也是最直接的那一批,毫不猶豫的一腳就踏進了帝國方面編制的圈套之中,再想拔出來,已經是不可能的事了。
這一批,他們的最終結局,最好的,也只是淪為一個空頭貴族,有名無實。
這一點毋庸置疑,也同樣是他們自己的選擇,別人幫不了他們,也沒人會去幫他們。
自己腦子蠢,想不明白,自尋死路什麼的,可不會引來任何人的同情,反而還會招致不少的嘲笑。
然後,除了他們這一批最直接的做出了毀滅性選擇的貴族領主團以外,事實上,還有許多選了另外幾條路的貴族領主們。
而這些個領主們的結局,自然也是同樣的,不是很好,甚至更差,哪怕是那些個選擇了開源節流的也是如此。
王朝勢大,“暴君”乾剛獨斷,自然是不會允許這些貴族們有所發展。
所以,那些個凡是選擇了開源節流,努力發展領地財富的貴族領主們,最後無一不是賠的血本無歸,然後不得不去向帝國借貸,以做週轉。
之後就是越陷越深,難以自拔,結局也是跟那些個直接借貸的貴族領主們一樣,甚至於比起他們衰落的還要迅速。
唯一還算是保留了一些元氣的,也就只剩下那些個選擇瞭解散私衛軍,並且安分守己,謹言慎行的貴族領主們了。
他們無一不是屬於那種政治嗅覺敏銳,且思維活絡的聰明人。
在他們眼裡看來,五個方案看似是隻有四號算是出路,但實際上,卻是這個最像出路的出路才是唯一真正無法翻身的死路。
其它四個也許可能還有那麼些轉機,但唯獨四號卻是,一旦踏入,便永無翻身之日了。
最終,經過了一番深思熟慮之後,他們還是選擇了一號方案,也是當下最佳的方案。
就算是在以前,王朝還處於發展階段時,那些個歷代皇帝想動他們這些貴族也都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了,這一點他們很清楚。
所以,當“暴君”做出這一連串的政治舉動以及下達一系列政令以後,他們便全都明白了。
“暴君”這是趁著如今王朝鼎盛,貴族衰微的時期,終於要對他們這些貴族開始動手了。
而他們這些貴族目前則處於實力的低谷期,所以,真要是打起來的話,最終的結果連猜都不用猜,肯定是貴族派輸。
因此,作為貴族派的他們如果不想就這樣輕易的滅亡的話,那就只能暫時的忍辱負重,屈服於王朝,並按照王朝的意思,卸下手中的權力,或者說兵權。
也就是他們那數量堪比私兵的私衛軍,這是最佳選擇。
反正,現在就算他們集中他們所有的私衛軍,也一定是打不過王朝安排在地方上的那些邊境備軍,這一點想都不用想,肯定的。
而且,從實際角度上來說,私衛軍本身無法,也不能進行正兒八經的軍事訓練,所以戰鬥力自然也是無法比擬正規軍隊,也就數量上還算有點兒優勢。
可同樣的,劣勢也是在這個數量上,現在是太平盛世,王朝正處於如日中天的時期,在這個時候,要數量如此龐大的私衛軍又有何用呢?
又不是要造反,造反用這個顯然也不行啊!
所以,從實際意義上來說,私衛軍不知什麼時候起,就已經是成了貴族領主們手中的一個額外的,沉重的經濟負擔。
並且,還是個有著巨大風險的經濟負擔。
因為,私衛軍雖然都是“烏合之眾”,戰鬥力比起皇帝安排在帝國境內,那些用於警惕他們這幫貴族領主的邊境備軍差了不止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