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區域。中國海陸空三軍能夠保障公民的利益不受侵犯。
中國百姓大可像蝗蟲一般湧進去。特別是在澳大利亞地區,如今的澳大利亞人口僅有六百萬左右,一個那麼大的地方就六百萬人而已。澳大利亞的工業非常落後,重工業首先沒有多少,輕工業更是沒有,礦業倒是有所發展,但是規模也僅限於東南地區。
中國的商品此時充斥著澳大利亞,同時中國財團在澳大利亞圈下了大片大片的礦山和牧場。
‘黃澳’計劃正在施行中。
等中國移民個一兩千萬人過去。澳大利亞就就是中國的澳大利亞,毫無懸念的。
中華民國規劃出了7大移民區。公佈的是6個,向印度、緬甸、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紐西蘭的移民計劃,則是暗中進行。
移民區公佈後,中華民國的移民工作開始有條不紊的展開。
那些比較冷的地區,要到明年開春後再移民了,不過在南洋等地,移民則立即開展。
中華民國打下那些地盤後,很早就開始規劃了,移民一個個都標註在了地圖上,具體地區也都經過了初步的建設,特別是在南洋地區,例如蓋了一些給移民人口居住的木頭房子。
在中亞地區,則只能先住帳篷,移民局正在加緊規劃。
之前之所以沒沒有向南洋大規模移民,主要是因為商船不夠用。而經過1918年前兩個季度加班加的建造,兩個季度製造了150萬噸排水量的商船,中國遠洋商船噸位上升到了650萬噸。
這些商船的下水,也為中華民國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
這次移民過程中,是移民哪裡好呢?很多民眾拿不定主意,這個時代人們有什麼困惑,難以抉擇的時候一般都會去問八字先生。
八字先生一批八字,缺金的自然是去西部,缺水的自然是去北部,缺火的自然是去南方,缺木的去東部,南方人缺水則跑去靠海吃飯,北方人缺火一般是往南方跑。飲食習慣方面,則是南方人喝涼茶,北方人喝白酒。
古代中國人缺金就往四川跑,去四川行商之類的。四川人缺木就往江南地區跑。
從中國和非洲這兩塊大陸的人口分佈可以看出一個現象,那就是北方的普遍身材高大,東方的必然身材修長,南方則較為瘦小。
這種分佈和陰陽五行是有關係的。
而歐洲和美洲,則不具備這樣的代表性,歐洲本身就不是一個橫跨太廣的大陸,美洲的印第安原住民則被屠殺了,留下的印第安人都是母系後裔。
不過國術界就澳大利亞的問題產生了爭議,因為澳大利亞是南半球,那麼羅盤怎麼用呢?
在澳大利亞,南北又怎麼劃分呢?一旦定義錯誤,如風水堪輿之類,推算出來的東西就是全錯。
最後經過一番調查之後,國術界形成了一個統一的結論,把羅盤倒過來用就行了,把南極當成南半球的北方,接近赤道的地方歸為澳大利亞的南方。
願意移民的老百姓算了命,選定自己的目標之後,便紛紛踏上了移民的道路。
正所謂人挪活樹挪死,在國內混得不如意,那乾脆移民吧!只要肯移民,都有工作可以做。
越來越多的工廠需要大量工人,在工廠上班不用那麼整天干苦力活,而且有更好的福利待遇。
也能有一個穩定的收入,一家人安安穩穩,不用考慮什麼生存問題,每個月的工資足夠他們過上不錯的日子,溫飽那是不最基本的,甚至每天吃到肉都是基本的,吃這一方面花不了多少錢,想吃得好天天大魚大肉都可以,只是錢要留著供孩子上學、買房子,甚至是買車子。
如果想給家裡弄產業,那就去當農場主,搞個幾百畝地,那就是直接翻身當地主了。
當然,這年頭沒人給你佃戶的,全靠自己買機器來生產,中國的農業生產方式已經出現了巨大的變化,而這種變化正迅速波及到還在存在佃戶的南方。
本來國內經過政府的強制性規定,佃租已經很低了,甚至低到讓佃農可以過上不錯日子的程度了。
但是南方的佃農們在這次移民政策出臺之後,普遍都感覺給人當佃農不靠譜,特別是《農改法》出來後。
《農改法》是一個逐漸將全國耕地、園地納入規劃、農改的一部法律,南方的很多稻田都是還沒有機械化的區域,同時灌溉系統也不符合政府農改要求。
南方的地主,不出幾年就要對手上的土地進行農改,到時候每錢農改的話,那麼請讓出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