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透過把壓榨外部力量獲取的利益,分給內部民眾,以繼續團結內部,繼續壓榨外部。
統治者如果爭氣,對於民族整體來說是你好我也好。
統治者如果不爭氣,那就是透過出賣內部利益,而換取與外部強敵的妥協,然後統治者與其他民族你好我也好。
說到本質,還是利益問題。
江渝還是一定程度上超脫了這種格調的,到了‘看山還是山’的境界,起碼他在爭奪利益的時候,更注重為民族爭取利益。
而為民族爭取利益的目的,則昇華為文化的振興與傳承。
核心,還是文化。
確保中華文明的優秀文化不毀滅,這才是本質的民族奮鬥目標,打倒白種人世界對世界的統治的根本目的,也只在於消滅這些妄圖消滅中華文明的威脅。
先進的文明,就必須保留。
落後的野蠻文明試圖摧毀先進文明,就必須打倒野蠻文明,越野蠻的東西,破壞力往往是越強的。
要想摧毀野蠻文明,就必須在自身保持先進文明的同時,在對待外部的手段上更加野蠻。
從中國歷史上就能看出,君子是打不過小人的,但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統治者對待內部民眾能夠有足夠良好的道德素養,那麼普通民眾的日子也會好過很多。
這也是為什麼歷代統治者一代不如一代的原因。
但這並不阻礙中華民國嚮往成為君子,並用更加下作的小人手段去對付蠻夷。
因此這時候的江渝,與中華民**方人士,都在冷漠的看著歐洲人互掐,並在一旁煽風點火,用各種手段延長白種人世界的互掐,從而更加削弱他們的力量。
德國此時已經意識到,中華民國已經與協約國達成了某些他們所不知道的協議,並開始倒向了協約國。
但是德國卻不好和中華民國撕破臉,因為他們明白,撕破臉的結果,就是同盟國都將快速的完蛋。
因此德國人只能希望透過用外交手段重新拉攏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卻是對同盟國的拉攏並不動心,但還是向同盟國做出了許諾:“這是一場歐洲人的戰爭,我們中華民國是不可能參與的,我們的民眾對這場殘酷的戰爭非常反感,所以我們更加不會將子彈射向我們的朋友。”
這下德國佬無奈了,從這個態勢來看,中華民國是打死都不想參加這場戰爭。
中華民國與德國的交易依舊在持續,只不過那些‘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白磷彈供應減少了。
對德國的援助方面,也減少了三成,但起碼還是有援助的。
而在對協約國出口方面,中華民國從地中海向協約國運去了很多物資,不過這條航線主要的船隻運輸還是協約國的船隻。
但是這些協約國船隻運輸的卻是中華民國出口的物資。
這天周子躍打來電話,告訴江渝,羅斯柴爾德財團的15億英鎊補償黃金已經運來了,
“一共是噸黃金,發財了。”周子躍笑道,心情非常不錯。
“呵呵!”江渝也笑了笑,不過黃金的多寡,並不是真正衡量一個國家資產的關鍵,關鍵還是工業資產。
工業資產也是最有用的,它能迅速轉化為戰爭能力,從而掠奪到更多的資產。
“這筆黃金的用途你有什麼想法?”江渝對周子躍問道,周子躍想了想說道:“還是儲備起來吧!如果加上這筆黃金,我們的黃金儲備將達到3萬噸,佔世界黃金儲備的二分之一了,在金融上已經完全具備了和白種人世界分庭抗禮的實力。”
“剩下的二分之一又在誰手上?”江渝問道。
“這二分之一當中,有三分之二在美國手裡,還有三分之一主要在歐洲各國手上,其他小國沒什麼錢。現在世界上大概有11萬噸黃金。羅斯柴爾德財團手裡,起碼還有3萬噸黃金。剩下2萬噸黃金,則是商業黃金,或者在一些商人手上,其中我國民間黃金總量就達到了6000噸,人均12克左右。”
黃金因為是奢侈品,所有有貨幣價值。
黃金的集中,也意味著資本開始走向成熟化。
羅斯柴爾德財團的底蘊,確實還不是暴發戶能比的,給中國運來了一萬噸黃金,手上還有四萬噸左右。
黃金,也是中華民國從民間回收鈔票的方式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戰各國限制黃金出口,使白銀價格上漲,實際上是因為白銀又重新被賦予了貨幣功能。
但在中華民國則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