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梁這些人,則被中華民國政府派到了朝鮮、日本、越南、暹羅去忽悠那些附屬國去了。
而在內部,提倡的則是儒家當中的精華部分。
糟粕則扔給了那些附屬國,這是文化入侵的重要部分。
“道教改革,也將是我們民族宗教向外擴張的一個開始,我們改革的目的,就是為了建立一個能夠向全球推廣的宗教。”江渝提出宗教改革時,對宋教仁進行了一番解釋。
這個宗教不僅要有教化內部的能力,還要有能夠向外入侵的能力。
內部主要拜炎黃,外部拜盤古。
等於說,否定了西方宗教那一套,並向世界推廣‘盤古’才是創世神的宗教觀點。
外部道教,則將以‘盤古’為唯一神,走極端路線。
內部,則以拜炎黃、老子為主,並將《黃帝內經》、《道德經》、《南華經》(莊子)為主要典籍。
在內部推廣的典籍就是《黃帝內經》,這是一本教人養生的典籍,是中醫的基礎理論啟蒙。
中國的經方派,就是以《黃帝內經》、《傷寒論》為主要典籍。
江渝在宗教改革之時說道:“至於能否改革成功,有待觀察。不過在本土,基本上沒什麼問題。”
道教在被定為國教之後,國會透過了一筆額度為三千萬的道教改革經費。
首先全國各地,開始拆除關帝廟。
關老2根本就不是神,而是三國演義刻畫出來的神,拜關老2絕對是超級二。
真正的武神,是岳飛。
但經過滿清閹割之後,關老2取代了岳飛的武神地位。道教改革之後,岳飛也被納入了道教的眾神之一,再次成為武神。
至於孔廟,暫時中央還不敢拆。
但是在學校,將不再舉行任何祭孔活動,而改為祭拜道教眾神。
改革後的道教體系,盤古為創世之神,女媧為造人之神,伏羲為文明之神,炎黃為民族之神,老子(太上老君)為智慧之神,岳飛為武神。
道家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基礎,儒家、諸子百家,都是從道家發展出來的,道家起源於伏羲,甚至更早。春秋諸子百家,大部分講的都是如何將道家的東西應用於後天之道,只有老子講的是上古如何如何,依舊先天之道。
所以老子是道家正統,諸子百家,則是後天之道的產物。
很奇怪的是,作為後天之道而產生的儒家,在歷史上卻嚮往著先天之道,從而排斥科技發展,稱之為奇技yin巧,為的就是阻礙社會徹底發展為後天之道。
後天之道確實不怎麼樣,科技出現的時間不到三百年,就把地球折騰得一塌糊塗。
但問題是,中國自唐朝之後,先天之道是絕對走不了的了,因為當時天材地寶已經非常稀缺了,門閥培養子弟也無法像漢代那樣,透過外丹術培養出大批擁有超高武力值的武將。
自宋代起,由於天材地寶的稀缺,外丹術變成了內丹術,自春秋至隋唐以武將為軍事頂樑柱的模式已無法發展,再也不可能大規模培養萬軍之中取敵將首級的武將,加上隋朝打擊了門閥,寒門奪取了話語權,所謂窮文富武,寒門是培養出不出頂級武將的。
所以宋代開始,軍事上開始走下坡路。
這時候中國應該迅速轉入後天之道,才能避免被異族所摧毀,但是儒家卻沒有及時的意識到這個問題,宋代儘管發展了生產、軍事技術,但卻並非官方推動,無法靠科技打敗蒙古人。
中華文明的基礎脈絡還是很清晰的。
秦王朝焚書坑術士,摧毀了中國自夏商周以來所發展出的先天之道的文明,並摧毀了先天向後天過度的產物,是為中華文明悲劇的開端,以及最大浩劫。
隋代打擊了門閥,軍事人才培養制度被摧毀,或者說高質量的家庭教育被摧毀了。
唐代靈藥資源徹底枯竭,外丹術沒落,加上門閥被摧毀,更加使頂級武將不在可能出現。
秦代的文化上的浩劫,加上隋唐時期軍事人才培養上的衰弱,到了宋代就悲劇了,宋代武力方面搞不了,只能振興文化了,中醫、易學發展是春秋以來最巔峰的時期,但未能徹底進入後天社會,而被蒙古人摧毀。
蒙古人也是一次大浩劫,屠殺了大量人口,使先天轉為後天的程序被打斷。
到了明代,儘管已經很後天社會了,但是後天社會的發展,也需要先天社會的東西做支撐,所以明代的後天社會實際上比較挫,經濟發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