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蒂說到這點,說的斬釘截鐵,而李逸帆也來了興致。
對於薩博,他為數不多的記憶,就是當初通用破產之後,不得不甩掉這家公司,而買的時候,把這家公司的主要技術資產剝離的差不多,只剩下一些殘羹冷炙扔到市場上。
即便是這一行,國內還是有很多家企業,對這些殘羹冷炙趨之若鶩,願意花大價錢去購買。
當時很多懂行的人都對這樣的行為是嗤之以鼻,而作為半個業內人士的李逸帆,當然知道那些國企為了什麼要打破頭去搶那些破東西。
無非就是在裡面高高暗箱操作,花大價錢,買回來一些爛貨,反正名聲是為國爭光了,國企走出去,受夠外資企業了,買來不少技術資料云云。
其實咋回事大家都清楚的很,無非就是一些貪官汙吏們,中飽私囊的盛宴而已。
雖然幾年之後,薩博又以坤包的名義,在國內借屍還魂了,可是消費者卻並不對這個小眾品牌買單,設計造型醜。
而且什麼底盤,發動機之類的吹噓的很牛掰,但是那畢竟是十幾年前的破爛東西,拿到現在來只能糊弄一下外行。
但是在二十一世紀之初的薩博,因為沒有停產,所以他們的發動機技術,雖然不敢說全球領先,但是去也依舊保留著著急的獨到之處。
“尤其是他們的trionic發動機管理系統,這可一直是她們的獨門技術。要知道目前世界上的諸多車企,都不願意搞這樣的技術開發,因為這種資料積累,太過耗時耗力,所以大家一般都會買博世或者是德爾福的ecu系統,來和自己的發動機配套。但是薩博,卻一直堅持走自己研發的路線。因為他們有一個信條,那就是最瞭解自己的,還應該是自己,所以在發動機管控系統這方面,他們一直在堅持自己搞研發,這一堅持就是三十年。。。”
海蒂好像對薩博很有感情,說起薩博的故事如數家珍。
李逸帆對薩博可沒那麼多的感情,也不會因為這個品牌的經營窘境而多愁善感。
他現在關注的只是海蒂所說的那個trionic發動機管理系統,薩博居然一直堅持了三十年,聽起來好像很牛掰的嗎!
現在這家企業,混的這麼差,那從他們這裡動動腦筋,嘿嘿!
“trionic發動機管理系統的獨到之處,就在於他是專門依據渦輪增壓發動機的需要而設計,它能很準確的領會到駕駛者的意圖,並依此來控制發動機整套啟動過程和各部分零件的溫度反應,同時改進扭矩和油門的反應靈敏度。所以我才和你說,這套系統,才是渦輪增壓發動機的最關鍵財富。”
我靠,這麼牛掰?
李逸帆聽到這裡,在驚詫的同時,心理也樂開了花,臥槽,原本以為很難搞定的東西,都讓他優點絕望了,哪想到海蒂無意間的一句話,卻讓他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
就算從美國佬哪裡弄不來渦輪增壓器,和技術,打打薩博的主意也不錯嘛。
“而且這套系統最獨到的地方,就是可以最大限度的減緩渦輪遲滯效應,要知道薩博可是最早玩渦輪增壓技術的,對於渦輪增壓器的優點和缺點都是最清楚不過的。所以他們獨立開發的這套trionic發動機管理系統,對於減緩渦輪增壓器的遲滯效應,有著相當獨到的應對之初,他能透過對發動機各個部位的溫度監控,來判斷渦輪的介入,轉速等等,從而達到渦輪在發動機工作的任何時候都能保持最佳工況。”
我靠,這可不是一般的牛掰,這簡直就特麼是牛掰大發了啊!
當李逸帆聽到這裡,他是再也壓抑不住自己心頭的激動了。
作為一個過來人,沒有人比他再清楚,渦輪增壓發動機的缺點了,那就是這被無數人詬病的渦輪遲滯效應。
在發動機啟動之初,因為轉速上不來,輸出功率不夠,排出的廢氣,不足以帶動渦輪的扇葉,從而渦輪轉動發生遲滯,無法在第一時間介入到發動機的工作當中,達不到低轉速的時候輸出大扭矩的目的。
這就是渦輪遲滯效應,在後來的渦輪增壓大範圍到來的時代,不知道有多少廠商,會被著個問題所難倒,沒想到人家薩博這麼早就已經解決了著個難題。
這看起來已經是昨日黃花的薩博,對他的吸引力陡然增加了不少。
1183。不做就不會死
海蒂的一番講解,讓李逸帆對這個日薄西山的品牌是興趣陡增。
以前他對薩博這個品牌的瞭解,很模糊,聽說過,但是在大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