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楊榮沒辦法,就和中國銀行,等接機構,又一起成立了一個xxx基金,然後把自己掌握的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劃歸到了這個基金的旗下。
其實這個基金,也就是個空殼基金,真正的話語權還是掌握在他楊榮的手裡。
之後的幾年,楊榮就四處出擊,和寶馬,和通用,和豐田等世界汽車的巨無霸都展開了一系列的合作,很快就把這省城汽車給折騰的見了起色。
原本省城汽車已經是瀕死狀態,可是經過他這麼一番折騰,這家汽車公司,愣是靠著楊榮從外國人哪裡扣來的技術支援,折騰出了金盃麵包這樣的暢銷車型。
而且在1995年的時候,就達到了月產銷量過萬的水平,等到了後幾年,更是達到年產銷量超過七十萬,直逼八十萬的記錄。
而這個記錄,即便是放到十年之後,也一直是國內自主品牌年銷量的標杆,後來的什麼長城,什麼奇瑞,什麼吉利,折騰了那麼多年,也都還沒有過年銷量這麼高的記錄。
而這些,都是這個金融奇才,在九十年代早就做到過的了。
他的眼光還不止於此,他還積極的收購了十多家國內外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引入了現代化的管理制度,將金盃汽車一步步的打造成,自己心中的理想汽車企業。
而在這期間,他還參與了諸多其他的金融專案,並且獲利匪淺,很快他就靠著他那巧妙而又強硬的金融手腕,兼併了五家上市公司,並且一舉讓金盃的資產超過了二百億。
99年的時候,他看到了國內家庭用車的市場前景,打算投資進入這個市場,於是他專門請了義大利的設計師團隊,操刀幫他設計的中華車,還請來了保時捷的技師,專門過來幫忙調教了轎車的底盤引數,還從西歐一進了十幾條現代化生產線,從日本引入了最先進的制模機,就打算是進入家庭乘用車領域是大幹一場了。
可是他把一個小作坊似地工廠,折騰成全國第三的車企的能力,可是嚇壞了上汽和一汽,而他現在又要進軍到家庭乘用車領域來搶市場,可是一下子就得罪了這兩個華國汽車業界的巨無霸,這就導致了他在發改委申請的家庭用車生產許可牌照,一批就是三年,可是還沒有批下來,直到他被齊滿天逼得敗走麥城,也沒能拿到那個牌照。
可憐那些生產線,和設計圖紙,就硬生生的在他的工廠裡躺了三年。。。
想想這個人一輩子的經歷,真的是充滿了傳奇,而他最後的結局,有真的令人感覺是扼腕可惜不已。
上輩子的時候,當自己已經長大成人,成為一名社會弔絲,每天yy著能夠開上一輛國產車的時候,看著那些國產品牌的發展史,瞭解過晨華汽車過去的輝煌的李逸帆,就曾經無數次的想到過,如果今天,楊榮要是還在晨華汽車的話,咱們國產自主品牌會發展成什麼樣?
只可惜那些只能是一些無厘頭的空想罷了,看看那個時候的晨華汽車,自從楊榮被逼出走,哪裡被國家接管之後,那個公司就迅速的成為了各路衙內們的樂園。
你方唱罷,我方登場,你搞幾年,我搞幾年,好好的一家車企,愣是在短短几年的時間裡,被折騰的只有出氣,沒有進氣了。
最後只能靠著和寶馬的合作,苟延殘喘的活著,原本一家前景非常可觀的國內自主車企,到那時候只能淪落為,一家專門給寶馬生產貼牌車的組裝車間,一想到這樣的轉變,所有華國的汽車從業者,都只能是感覺到一陣陣莫名的辛酸。
從光輝的頂點,到敗走麥城這一步,只用了一年的時間,這裡面就不能不提到那個至關重要的人物,齊滿天了!
902。成也蕭何
楊榮的成長,到發家,再到敗亡的經歷,如果非要總結一番的話,那麼用這幾個字來形容,則是在合適不過的了,那就是,成也蕭何敗蕭何!
楊榮本身其實他並不是叫做楊榮,這個名字,是他後來在南方几經闖蕩之後,認識到了金融資本的魔力之後,才給自己改的諧音命,意思就是仰慕金融資本的意思。
以至於後來,他在國內創下了莫大的名聲,反而是讓大家只知道他叫楊榮,至於他本人,到底叫什麼,倒是沒人記得了。
想當年剛剛從蘇省的老家走出來的時候,他進入了部隊,而那時候正好是國內和南方的某個小霸國家摩擦最厲害的時候。
他成了第一批上了前線的部隊人員,而且很不幸,他在這場戰爭當中,並沒能討得什麼好處,反而是受了重傷。
一度生命垂危,開膛破肚手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