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當年電視機、收音機的天線,它的道理和練拳是一樣的,天線位置差一點,接收效果就不好,也可能就不是接收那個頻道了。我們習武的姿勢和天線的道理一樣,略有偏差也許適得其反呢,初學者切記、切記!
這個畫圓要劃多久呢?
我從練拳到今天一直在畫。
也就是說鼉形的東西一直在練。
你畫第一個圓和第一萬個圓那是不一樣的。這個境界和十萬個圓比起來那還是差的遠遠的呢。練到啥時候為止呢?
練到你小臂的汗毛有感覺的時候,技擊的感覺自然的技擊反應的時候就算有那麼點意思了。
老一輩的拳師都說:“樁站出來了,小腿的汗毛都是有感覺的,汗毛都是站著的。”
那是武學的jīng華之談。
我們的手臂的汗毛要練出來,在形意裡我們主要依靠鼉形去練習。這是形意拳門的不傳之秘。如果你看了這篇文章說我不練那也沒關係,請你不要到處散佈文章的內容。
詩向會人吟!
不想學的人還是讓他矇在鼓裡吧。
功夫練到汗毛上,其他的筋骨皮肉就不用考慮了,肯定全部到位,肯定全部在最佳的技擊狀態。這就是老譜上說的“毛髮隨微、催敵不難”
呵呵!“筋骨要松、皮毛要攻。”形意拳門的歌訣寫的東西,都是實實在在能做到的。你練不到不代表我們的老祖宗做不到。
再說說這個畫圓吧,我認為這個太重要了,包含著yīn陽螺旋等等的變化,畫圓我們可以從小到大去畫,可以從大到小去畫,身形可以大動可以微動,不是從左畫到右,是從左邊變化到右邊。
其實左右手的變化,就是太極圖旋轉變化之形象,就是yīn陽魚的變化。
且這個影象不是平面,而是立體的空間。
慢慢的去做按照自己練拳的心情去做,無所謂快慢,無所謂高低,一百個敵人,一百個高矮,一百個出手的習慣。
沒有高低,也沒有快慢,只要敵人的拳腳進了你的“yīn陽魚”的空間,那麼就該用那句廣告詞來破解“心隨我動、大洋摩托”
“天下沒有化不開的手,只有練不到的功夫!”這是我的老師最常用的語言。
“圓”畫到了一定的極限,那麼“直”就產生了。
弓揹走完了,必然是弓弦。
這個東西其實也同太極拳的至理。為什麼敢這麼說?
“搬、攔、錘”啊!
“搬”是“圓”啊,“攔”其實也是“圓”啊,“錘”是“直”啊!搬攔過後必然是一錘。天地化生而出的一拳。
呵呵!鼉形裡也藏著肘、拳之變。
其實武功到了高處是可以互通的,對初學來說,分歧是很大的。初學不宜兼練多門,你自己沒練就先亂了。
太極拳推手,本身就是師兄弟“摸手找勁”玩玩的伎倆,現在被當成最高武學。推手解決不了的問題,還得靠“錘”。靠搬攔錘、撇身錘,說白了還得靠“打”……
呵呵!在戰場上敵人都是打死的。
沒有推手推死的。
總練這些,就會練成中國足球,缺少臨門一腳的必殺技了。
鼉形有萬般之巧,不練也是惘然。
鼉龍如海中之靈獸,等有緣之人駕御。
鼉龍入水天下何人可擋其鋒!
'bookid=2560599;bookname=《八極拳霸九天》''bookid=2646978;bookname=《話說形意拳門之真諦》'
………【45 形意拳門開肋之法】………
近期不少友人說我講講形意拳門的內功,其實形意拳本身就是內功。
五行十二大形象莫不如是,要不怎麼叫內家拳呢?
形意拳在數百年的傳承當中,形成了不少本身獨特的練法,可以加快武功的功力修為,形意拳門在百年前,有一個光輝的行業就是保鏢業。這個行業可以說是武者當年不錯的選擇。
首先走鏢就是對武學的檢驗,江湖經驗的積累也是很必須的。最主要的是因為“鏢業”的高風險,能造就武人的氣魄和膽量,使武人時時刻刻處在jǐng醒當中,不敢貪酒、不敢好sè、不敢放下自己的功夫,時間長了武功自然jīng進。
在冷兵器時代,武者走進鏢局是很好的選擇。習武然後考上武狀元的,必然是極少數,領兵打仗幹本行的更是少中之少。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