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之後太外公試圖按照記憶補全那本手札,完本之後的手札藏在家中的地窖裡,說起來也奇怪,後來起了一場大火,沒有空氣的地窖起了場大火。救出來的手札只剩下太外公帶回來的半本,而太外公想要再回憶手札裡的內容,怎麼也想不起來了。
之後的一次偶然我在遺留的半本手札裡找到了太外公對那時的一段記載,準確的說不是記載,而是一段話,零零散散。外公也曾問過太外公這段話,但是太外公總是說不記得自己寫過,可那字跡明明就是太外公的。
“為什麼會這樣?”
“什麼也沒發生,血脈稀薄了。”
“你說什麼?血脈稀薄!”
“對。”
“那九爺?”
“只能等下一個血脈的到來。”
文字在這裡戛然而止,我卻感覺,這段文字像在冥冥中召喚著我。
 ;。。。 ; ;
第一章 苯教 一
關於苯教這個藏區較為隱秘的宗教,此章便普及一下這方面的知識。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看一看,如果興趣不大,關於苯教的章節可以跳過,不影響情節。
苯教又稱本教、缽教,因教徒頭裹黑巾,故又俗稱黑教。在佛教傳入**之前,苯教是流行於**的巫教,崇拜的物件包括天地日月、雷電冰雹、山石草獸等各種自然物以及自然界的神靈和鬼魂。苯教是幸饒彌沃如來所傳的教法,也被稱為古象雄佛法。其歷史距今約一萬八千年。歷史上因修行苯教而成就虹化身從無間斷的大成就者就有二十四位,而其他有間斷的虹化身成就者則更是無記其數。
在古藏文的記載中,“本”為“頌咒”“詠贊”之義,這在原始信仰的各種儀式中是個極其重要的部分。以念頌各種咒文為主要儀式的各種原始的信仰被稱之為“原始本教”;另有由辛繞彌沃佛所創立的“雍仲本教”。
本教不僅僅涉及到宗教,還涵蓋了民風民俗、天文、歷算、藏醫、哲學、因明學(邏輯)、辯論學、美術、舞蹈、音樂等方方面面,是**及其周邊地區人們重要的精神信仰,至今仍對**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發揮著不可缺少的作用。本教的經書文獻資料多達幾千部之多,僅大藏經《甘珠爾》就有一百七十八部(包括《律》74部,《經》70部,《續》26部,《庫》8部。內容涉及佛學、哲學、邏輯、、藝術、星相、醫學、科學、工程等領域,是總彙藏民族本土文化知識的百科全書),丹珠爾有三百九十多部,這是青藏高原本土宗教文獻和經典的總結,相當於古象雄時期藏地的全景式百科全書,至今仍對**人民的生活、文化習俗、心理素質、思維方式、行為規範等各個方面有著深遠的影響。
由於歷史的種種原因,雍仲本教似乎成了被遺忘的一角,甚至被人誤解,但它和藏傳佛教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特別是本教和寧瑪派都擁有大圓滿教法以及伏藏法,他們的關係更是微妙。(“大圓滿”在象雄語裡稱為“勒造”,在藏語裡稱為“佐巴欽波”,意為至高無上的極瑜伽,是雍仲本教教法的核心),而今天藏民的習俗和生活方式,有許多也是象雄時代留傳下來的。藏民的婚喪嫁娶、藏醫,在某種程度上仍沿襲著本教的傳統,藏民還有許多獨特的祈福方式:比如轉神山、拜神湖、插風馬旗、插五彩經幡、刻石頭經文、放置瑪尼堆(本教傳統是刻有光明八字真言:“嗡瑪這麼也薩雷德”的石堆)、打卦、供奉朵瑪盤、酥油花甚至使用轉經筒,都是本教的遺俗。
傳說苯教的創始人是辛饒彌沃(shenrabmivo)本教徒稱他為東巴辛饒(譯為辛饒導師)被認為曾是象雄的王子(另說是達瑟的王子,達瑟泛指西亞廣大地區),他在改革原始本教的基礎上創立雍仲本教。辛饒出生於沃摩隆仁(volmolungring)。“沃摩隆仁”含意是沃摩地方的深谷,按照本教典籍《賽米》(gzermig)中解釋:“沃是沒有輪迴;摩是如願以償;隆是辛饒的授記;仁是永恆的慈悲。關於沃摩隆仁的地理位置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中國境內的岡底斯山及瑪旁雍措湖附近被認為是傳說中的沃摩隆仁;
第二種:沃摩隆仁是西亞地區達瑟的某地名。
第三種:沃摩隆仁是傳說中的香巴拉剎土(又譯:香格里拉)。
關於辛饒彌沃的出生年代說法不一:外國學術界以及本教的典籍認為辛饒出生於公元前16017年,即距今一萬八千多年前;國內學術界的學者們認為辛饒生於距今4000年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