饑民不許進城,然而城外施粥又遠不足用,又有大批饑民餓死。一時間城裡城外哭聲震天,偷盜、搶掠、殺人……各種鋌而走險的行為層出不窮,關中一千八百萬裡國土盡成不法之地,九千萬人皆成草芥之人!
後世史書對這道聖旨的評價是——禍民之深,莫過於此。
是年七月,左丞相楊予籌謀反。
一向與他為敵的寧國公寧晏這次居然難得地支援他的意見,並親自前去前線慰問軍士了。他一走楊予籌就把京郊的十六衛軍調去關中鎮壓亂民,並將朝中少數的武官如英國公李敢等人派往各個關塞鎮守,自己親率禁軍保衛皇城安全。對他來說,這是老天賜給他的良機。寧國公不在,十六衛軍無法回援,京中九門都尉史楊桓又是他的親眷。這是真正的有恃無恐,此時不動,更待何時? 。。
一、國亂(2)
於是這日早朝,景帝等來的不再是百官,而是幾千名全副武裝計程車兵,他大驚而呼,“李玄良何在?”
大內侍衛總管李玄良應聲而來,也不施禮,只冷笑道:“陛下請快些起駕弘文殿,別讓丞相久等!”景帝這才知道李玄良與左丞相早有勾結,嚇得眼淚也流出來了。他只磨蹭了一下,李玄良就抽出腰間佩刀望著他冷笑,無奈之下景帝只好隨著他來到弘文殿。
威脅這個軟弱的皇帝並沒有浪費多少時間,等在太和殿外的群臣辰時就接到了皇帝遜位的旨意。楊予籌當然想直接自己當了皇帝乾淨利索,只是姓苑的突然換做姓楊的,只怕除了自己的親信,沒有人會答應,於是立了景帝最小的兒子二十九皇子寧洅為帝,自己攝政。
朝臣中有不服的立即誅殺,若有要在這個節骨眼辭官的自然是不願順服自己,楊予籌一邊立即准許,一邊派兵將該官員的家眷全部抓來大理寺關押起來。抓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