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甚至還有些越軍用工兵鍬對彈坑進行一些必要的改造。使其成為更適合藏身的掩體。
這一點倒是相當明智的,改造之後其餘的越軍也可以用嘛,而且因為這段斜面坡度較陡,我軍很難對這些簡易工事造成破壞。也就是這些改造後的工事利用率相當高。
“這邊也有鬼子!”接著北面的觀察員也向我們報告了敵情。
當然,北面的越軍人數並不多。我相信北面的這支越軍是負責包圍一營的那支軍隊,他們是著了我們“聲東擊西”之計部署在北面,在發現中計之後才一路尾隨著一營的戰士追上了主峰。
只不過他們這一路走得似乎並不順暢,從他們那焦頭爛額和到處都是扎著繃帶的傷員就可以看得出來,他們在我軍炮兵及直升機的打擊傷亡可不小。
對於北面的這些越軍我基本沒怎麼把他們放在心上,一方面是因為他們本身就是強弩之末,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北面相對於我軍來說是正斜面,我軍炮火隨時都可以對那方面的越軍實施炮火覆蓋。
事實上,越軍也深知這一點,所以他們在北面的陣形布得很分散,分散可以減少被炮火覆蓋後的傷亡,但同時也意味著對主峰單位面積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