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越軍也深知這一點,所以他們在北面的陣形布得很分散,分散可以減少被炮火覆蓋後的傷亡,但同時也意味著對主峰單位面積上的衝擊力不足。
所以很明顯,越軍在北面的衝鋒其目的僅僅只是為了騷擾或是分散我軍注意力。
這些都沒有什麼問題,讓我難以想像的是越軍在南面盡然會一口氣投入一個加強連之多……要知道這南面僅僅只有幾百米寬,而且還有許多部份是不適合攀爬的懸崖,這就使得越鬼子在我們面前黑壓壓的一片,名副其實的就是“人海戰術”。
應該說“人海戰術”在馬克泌機槍出現時就被證明是無用的,因為這種以前常用的甚至可以說是在戰場上必用而且很管用的戰術……打仗打的就是人嘛,馬克泌出現前單兵武器弱後,又沒有機槍,於是人一多再加上衝鋒速度快完全就可以輕鬆的突破敵人的防線。
但馬克泌出現後就不一樣了,“人海”那是衝上來一批就死一批,最經典的一戰是1891年英國殖民軍在羅得西亞與祖魯人打的一戰,在這場戰鬥中,一支50人的英軍小分隊,僅僅只用四挺馬克泌機槍就打退了5000祖魯人的進攻,使3000祖魯人喪命。
50人對抗5000人,而且還打死了這其中的3000人……這在戰爭史上可以說是難以想像的。
這直接就導致了戰爭上對“人海戰術”的全面否定,尤其現在還是單兵武器高度發達的情況下,“人海戰術”就更顯然危險。
然而戰場上也有句話叫做“兵無定勢”,人海戰術在絕大多數的近代戰爭中也許並不適用,但並不代表它就可以被完全否定了。在其後的戰爭中,人海戰術還是在許多特殊的戰場上發揮出了作用,比如蘇軍在與德軍的戰鬥中就曾經發生過一件事,蘇軍久攻不下一個德軍防線,蘇軍指揮官一個發狠讓部下上刺刀朝德軍猛衝……結果將德軍嚇得慌了手腳竟然讓蘇軍給輕鬆的突破了防線。
當然,這其中也有其偶然的因素在內,比如德軍沒想到蘇軍會不顧死傷的發起集團式衝鋒,又比如德軍沒有做好肉搏戰的準備等等,但不管怎樣戰爭講的就是結果。
正像我之前對埋伏在森林邊緣的越軍採取的也可以說是“人海戰術”一樣,它其實並不是單純的“人海戰術”那麼簡單,還包括了“兩面夾擊”、“出其不意”等等。
有句話叫“不管是白貓還是黑貓,能抓到老鼠就是好貓”,戰場上也是這樣,戰術其實沒有好壞之分,只要適合當前的作戰環境、只要能夠又好又快的打敗敵人,那就是一個好戰術。
只是我不明白的是越軍這會兒用在我們面前這“人海戰術”有什麼意義,他們既沒有“出其不意”又沒有其它什麼戰術不是?要說“兩面夾擊”那還真有,只是北面的那個夾擊也太弱了點,似乎根本就不會對主峰造成什麼威脅。
後來我才知道這其實是越軍指揮官對我軍的誤判。
越軍指揮官把我們當作是空降十五軍的部隊了……空降部隊嘛,除了空降十五軍還會有哪支部隊?!於是以越軍指揮官對中**隊的瞭解,他們很容易就想到空降十五軍的缺點:火力不足、彈藥不足。
針對火力不足、彈藥不足的特點,最好的方法就是一面實施騷擾,另一面則發起集團式衝鋒。
還別說,這種想法還真是對的,因為越軍手裡拿的也都是火力不弱的ak47,越軍通常都可以一邊往前衝一邊射擊對我軍實施火力壓制,再加上越軍重迫剛剛才對我軍陣地實施了超過半小時之久的炮轟,我軍這時還很有可能還沒反應過來呢!
只是越軍沒想到的是,在他們面前的並不是空降十五軍,而是久經戰陣武器裝備甚至都不比蘇聯軍隊差上多少的合成營。
這時的我雖然不怎麼理解越軍這種打法,但是送上嘴的肥肉又哪有不吃的道理,於是當即就讓各部份做好了戰鬥準備。
這裡所說的戰鬥準備不僅僅只是前沿手拿各種槍械的戰士,還有能夠大面積殺傷敵人的火箭筒、無後座力,以及射程相對較遠的迫擊炮。
這其中尤其是迫擊炮,這玩意因為其射程要比火箭筒和無後座力炮遠得多,而且射速也很快……往裡頭放一發炮彈就打出去一發,理論射速都可以達到每分鐘30發。於是其就成為步兵十分理想的炮火支援。必要的時候可以用它來阻斷敵人衝鋒的後續部隊。
而在這裡,我們的迫擊炮則是用來擋住越軍的退路的。
正文 第三十五章 暗堡
“打!”
雖然我對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