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筆字卻成了主要書寫方式,為了提高書寫速度,他在書寫時不得不忘掉對字形的關注,只想著接下來要寫什麼字。
如此一來,他居然越寫越快,越寫越自如,書寫和換行的時候都能自然而然的運筆,沒有一絲停頓,寫出來的字也顯得更加自然,沒有一絲雕琢的痕跡,甚至比他前世的書法更甚一籌。
就是蘇昭每次見了他的書法後,心中都忍不住誇讚幾句,覺得段增或許在其他方面的天賦還只是一般,但在書法上的天賦卻是驚人,讓他都自愧不如。
而這三個月下來,蘇昭講課的內容也越來越寬泛,不再侷限於儒家典籍,對於律法、史書、地理等都開始有涉及。
尤其是在律法方面,蘇昭更是講解很多,蕭何的《九章律》,叔孫通的《傍章》十八篇,張湯的《越宮律》二十七篇,趙禹的《朝律》七篇等等,都有涉獵。
這天下午,段家西廂房裡,蘇昭正在講解《左傳》裡的內容。
下方,段增三人正在認認真真的聽著,整個課堂裡只有蘇昭那不疾不徐的聲音不斷傳來。
“……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戰於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司馬曰:‘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公曰:‘不可。’既濟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陳而後擊之,宋師敗績。公傷股,門官殲焉。”
這一段將的是宋襄公與楚國交戰的故事,宋襄公雄心勃勃,想繼承齊桓公的霸業,與楚國爭霸。
但他與強大的楚軍交戰時,卻講究“仁義”,想要待楚兵渡河列陣後再戰,結果大敗受傷。
這個故事段增在前世時就讀過,不過此時聽蘇昭用抑揚頓挫的語氣講解,也別有一番意思。
等到蘇昭講完這一段後,他沉聲道:“今天的課就講到這裡。”
段增和蘇則二人還以為蘇昭接下來就要像往常一樣佈置任務,然而他們沒想到的是,蘇昭卻突然開口道:“顧景,我看你平時認真聽講,又時常做筆記。你都寫了些什麼內容,拿來給我看!”
段增三人頓時就愣住了,蘇昭平時對顧景都是完全無視,今天居然突然過問起他的學業來,難道說他變了『性』子?
而顧景更是被蘇昭的突然提問給弄懵了,他愣了一下,這才反應過來,頓時心中大喜。
“難道說先生準備接受我嗎?”
他強忍著心中激動,恭恭敬敬的將平時記的筆記雙手呈遞上去。
蘇昭拿過來一看,見上面字跡清晰,內容詳實,都是自己平時講解的內容,基本沒有什麼遺漏之處,頓時滿意的點了點頭。
耐心的將筆記看完一遍後,蘇昭沉聲問道:“‘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這一句作何解?”
顧景連忙恭恭敬敬的答道:“回稟先生,這句話的意思是,平常在家規規矩矩,辦事嚴肅認真,待人忠厚誠信。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棄這些原則。”
蘇昭聽了點了點頭,接著又問了幾個問題,顧景都準確作答。
接著,蘇昭又沉聲問道:“你這筆記中記載的內容很多,你都能背誦下來嗎?”
“回稟先生,小子能背誦。”顧景連忙答道,同時從最開頭背誦起,一直到最後,中間雖然偶爾有疏漏,但也只是個別文字的差別,具體意思卻沒有錯誤。
等到背誦完後,蘇昭這才滿意點頭,接著沉聲道:“從今日起,你若是有什麼問題,可以直接來問我!”
顧景聽了頓時大喜過望,這句話也意味著蘇昭正式接納了顧景,真正將顧景當成了自己的學生。
而對段增和蘇則二人來說,經過這幾個月同窗學習的時間,他們三人早已經建立了深厚交情。
以前他們對於蘇昭對顧景的無視,他們兩人還有些微詞,如今見蘇昭已經接納了顧景,頓時為顧景感到由衷的高興。
段增更是向顧景使眼『色』,用大拇指輕輕釦在桌面上。
顧景見了頓時反應過來,他臉上帶著興奮,快步上前拜倒在地,對蘇昭道:“學生顧景,拜見老師。”
蘇昭笑著點了點頭:“嗯,起來吧。”
他看了看顧景,對這個學生感到非常滿意;接著又看了看段增,對他同樣感到滿意。
一時間蘇昭心中意氣風發,只覺得自己這次來洛陽,能遇到這麼兩個刻苦認真而又聰慧過人的學生,這實在是個英明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