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元年二月,黃巾起義爆發,攻打郡縣,焚燒官府,漢廷地方官紛紛逃竄。旬月之間,天下四處響應,京師洛陽震動。
迫於壓力,在皇甫嵩、呂強、盧植等人的建議下,天子詔令解除黨錮禁令,並下詔以河南尹何進為大將軍,修繕甲兵,招募士卒,加強洛陽的守備。
與此同時,朝廷又發天下精兵,命皇甫嵩、朱儁、盧植三人分別統領,前往各地平定黃巾。
經過血戰之後,到這年十月,黃巾之『亂』已大致被打壓下去,太平道的首領張角、張梁、張寶也先後死去,平『亂』的局勢一片大好。
然而就在這時,涼州北地郡的先零羌及枹罕、河關群盜卻又起兵造反,共立湟中義從胡北宮伯玉、李文侯為將軍,又有金城人邊章、韓遂素有名望,叛軍誘而劫之,使二人專任軍政。
一時間叛軍聲勢浩大,攻打州郡,劫掠四方。
十一月,叛軍圍護羌校尉夏育於臨涇,時城中守軍兵少,而叛軍兵多,圍城數重,內外不得聯通,局勢十分危急。
……
姑臧城外,一支騎兵隊正排成整齊的兩列縱隊,緩緩向前移動著。
這支軍隊的人數並不多,大約只有百人,軍容整齊,旗幟招展,騎士們個個身穿黑『色』鎧甲,手執長槊,腰間挎著弓弩,那滿臉兇悍的模樣,一看就知道不是好惹的。
然而,那為首之人,卻是一個年約二十歲,高約八尺,長相俊美的年輕人,他雖然一身甲冑,身背長弓,腰配長劍,但渾身上下卻散發著一股濃濃的儒雅之氣,一雙大眼顯得褶褶生輝,完全看不出武人的模樣。
此人正是故太尉段熲之子段增。
當初段熲告老還鄉,一家人也隨之返回武威老家,開始蟄伏。
然而,或許是在獄中受到的折磨並未痊癒的緣故,又或者是因為上了年紀的緣故,在返回武威後才兩年多,昔日的一代名將段熲便染病辭世,臨終前將段家家主之位傳給段增,並囑託其定要將家業發揚光大。
之後,段增為父守孝三年,到現在已經過了兩年半。
雖說要為父守孝,但段增這些年卻並非什麼都沒做,而他最主要的一項成就便是,耗費大量精力訓練出了一支強大的騎兵隊。
這支騎兵隊的人數一共只有百人,共分為前後左右四隊,除了後隊由典韋擔任隊正外,其他三隊分別由吳壇、高冉、王珪三人擔任隊正。
這三人如今也早已成年,練得一手出眾的武藝,雖不能與典韋等頂尖猛將相比,不過段鵬等昔日侍衛,卻已遠非他們的對手。
而當初段增收留的九個少年中,其他幾人如今也已長大,分別在這支騎兵隊中擔任職位,再加上執掌軍法的顧景,可以說段增的親信人手都被安置在這支騎兵隊之中,目的就是要打造一支只忠於他一個人的強大騎兵。
相應的,段增對這支騎兵隊的投入也是大得驚人,那些士卒都是從段傢俬兵裡面精挑細選出來,又經過嚴格訓練的,所用鎧甲兵器都是最好的,坐下戰馬同樣是精挑細選的西域馬,以儘可能的保障他們的強大戰力。
如此精心打造的一支精兵,自然被段增寄予厚望,為此他還專門取了“玄甲軍”這個名字;而它的戰鬥力,也沒有讓段增失望,說是以一當十也絲毫不為過。
事實上,早在兩年前,這支軍隊就已經參與過實戰了,並且還取得了令人震撼的戰績。
當時有一支人數多達千人的馬匪,經常在附近的縣裡大肆劫掠,郡中的軍隊多次前去征討,但每次都被提前得到訊息的馬匪給躲開了。
後來段增便自告奮勇,帶領麾下玄甲軍前去對付這支馬匪,對方見他們只有百人,根本就不屑於逃跑,而是選擇正面交戰。
結果,僅僅一個衝鋒,玄甲軍便擊潰了這支千人的馬匪,消除了多年的禍害,而自身卻僅有幾個人受了輕傷。
自那以後,段家玄甲騎的名聲便在州郡裡傳揚開了。
此時,段增便是帶著玄甲騎出去訓練後,返回段家。
剛到段家門口,還沒來得及下馬,段增便見到曹安一臉焦急的走上來道:“公子,不好了,出大事了。”
段增微微皺眉,跳下馬來,將韁繩交給身後士卒,沉聲問道:“到底出什麼事了?”
“剛剛得到的訊息,羌人叛軍將護羌校尉夏大人圍困在臨涇縣城內,聽說叛軍的兵力不下三萬人,城中的守軍卻只有不到兩千人,局勢十分危急啊!”
“什麼?姐夫被叛軍圍困?”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