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州再次兵變的訊息迅速傳開。
不過這一次,駐守壽州的李簡卻沒有像上次那樣果斷出兵,畢竟上次的兵亂之前,那劉行琮主動派人來尋求援兵,有這個內應在,他才決定出兵。
但這一次王彥儔卻是匆忙發動,雖然最終讓他掌控了蔡州,但這種掌控也只是暫時的,其根基太過淺薄,隨時都有可能出現新的動亂。
此時吳軍若是出兵的話,在外部壓力之下,說不定蔡州當地勢力又會倒向梁國一方;還不如坐觀其變,等待後續的局勢變化。
若是梁國貿然出兵討伐,說不得王彥儔就會投靠吳國一方。
他的想法得到了刺史江夢孫的支援,而之後局勢的發展,更是證明了他的正確性。
當蔡州兵亂的訊息傳到洛陽之後,朱友珪等人很快就意識到南方局勢的危急,尤其是蔡州靠近吳國,若是將其逼急了,說不得蔡州就會再次投靠吳國。
在這種想法下,朱友珪等人不敢輕舉妄動,只好一面派人去安撫王彥儔,並且下令冊封其為新的蔡州刺史;另一面,他又在李振的建議下,暗中派兵進剿。
八月中旬,當王彥儔還沉浸在坐上蔡州刺史位置的喜悅之中時,三千梁軍精銳突然抵達蔡州城下,城中守軍猝不及防,根本難以抵擋。
接著,梁軍入城大肆燒殺搶掠,將蔡州城化為一片人間地獄。
蔡州人原本就極為兇悍,骨子裡有一股狠勁,被梁軍這麼一番燒殺搶掠後,反而激起了當地軍民的頑強反抗。
當然,蔡州城畢竟已經被梁軍攻破,再加上後續的梁軍又在源源不斷的趕來,無奈之下,王彥儔統領蔡州軍隊退守下菜,並且派人前來向吳國請求援兵。
得到訊息後,李簡一面命部將王安領兵五千先行出擊,以幫助王彥儔穩住戰局,同時又派人會金陵向楊渥上書,請求大舉出兵進攻蔡州。
不過除了李簡上書請求出兵外,另一位駐守在濠州的都督王綰在得到訊息後,同樣上書楊渥,請求出兵攻打徐州。
金陵城中,楊渥對於李簡二人的上書卻是沒怎麼在意。
“不過是一個蔡州罷了,能輕易得到自然更好,若是不能那也沒什麼關係。為了這麼點地方而大動干戈,未免有些不值當。此時畢竟還不是北伐的好時機啊。”楊渥放下二人的奏疏,笑著對一旁的樞密使李承嗣道。
“大王,那李都督和王都督二人的奏疏,全部都要駁回去嗎?”新任的通事舍人馮道小心翼翼的問道。
這些天他也算熟悉了自己的職務,同時對楊渥等人有了一定的瞭解,不過現在的他畢竟資歷尚淺,所以他還保持著謹小慎微的態度。
“大王,臣以為現在出兵雖然不是什麼好時機,不過李簡和王綰兩位將軍長期駐守淮河一線,眼看著其他將領紛紛建立功勞,他們卻沒有什麼立功的機會,這樣下去二位將軍心中只怕有所不滿啊!”李承嗣略微提醒道。
楊渥心中一動,頓時點頭道:“你說的也是,既然如此,那就讓李簡出兵蔡州,嘗試一下能否拿下蔡州吧。另外,王綰的奏疏孤也批准了,讓他試一試徐州的防禦也是好事。”
這一次出兵江陵回來後,楊渥便準備進行一次大規模的封爵,以嘉獎這幾年裡立下大功的將領。
不僅是這一次的江陵大戰,還有之前攻打福建、湖南等大型戰事,在那幾次大戰中立功的中下層軍官將領們都已經得到了獎賞,不過作為統軍的劉信、王茂章、柴再用等人卻沒有賞賜。
如今也是時候進行一次大規模封賞,以安眾將之心,並且鼓舞全軍士氣了。
在這種情況下,王綰和李簡這兩個長期駐守淮河的卻是沒有什麼功勞在身,也難怪他們會著急。
批准了李簡二人的上書後,楊渥轉而看向李承嗣道:“前些日子孤讓你們樞密院整理一下各部將領這些年的功勞,現在可辦妥了?”
“是,如今已經整理得差不多了,臣已經命人寫好了奏疏,還請大王過目。”李承嗣遞上一份文書,恭敬答道。
他作為樞密使,基本上沒有了領兵出征的機會,這一次的功勞封賞基本上與他無關,甚至於他這一輩子或許都沒有機會再進一步了。
不過他在成為樞密使的時候,就已經被冊封為國公了,這也是如今吳國外姓之人的最高爵位,所以李承嗣心中雖然羨慕,但也不至於為此而患得患失。
楊渥接過文書,當即看了起來。
這份文書主要是將這幾年中立下大功的都指揮使或者都督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