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果。
到時候吳國就處於不敗之地,可以憑藉強大的國力來不斷削弱晉國。
此外,歷史上的鎮州雖然最終被晉國平定,但晉國也付出了極為慘烈的代價,李嗣昭等名將都隕落在這場戰爭中;若是吳軍主動發起進攻的話,誰知道會不會影響到鎮州戰場,從而讓那些原本應該死掉的名將活了下來,這就得不償失了。
“自古以來想要平定天下者,無不先穩固根本,然後再設法平天下。如今天下局勢站在咱們這一邊,時間拖延得越久,咱們的力量就越強,晉國實力卻會日益衰弱,咱們根本不需要冒險。所以這一兩年內,若是晉軍不主動南下的話,孤不會主動發起對晉國的戰爭。”楊渥道。
眾將聽了有些失望,但他們也知道現在主動出兵攻打晉國的話並無必勝把握,畢竟梁國的實力有目共睹,當年全盛時期各方勢力都要避其鋒芒,然而梁軍與晉軍交戰卻敗多勝少,這就足以說明晉軍的實力。
此外,晉軍騎兵眾多,而吳軍卻以步兵和水軍見長,以前對付以步兵為主的梁國時還沒什麼問題,但對付騎兵眾多的晉軍,大家都沒什麼經驗,難保不會兵敗。
想到騎兵的威脅,周本站出來道:“大王,臣以為晉軍騎兵多,而我軍以往的戰術多是對付步兵。所以臣建議,從現在開始軍中就要多加強對付騎兵的訓練,還可以多裝備一些長槍、戰車等。”
郭崇韜和李承鼎等人站出來附和道:“臣贊同周將軍的意見,騎兵的威力有目共睹,以前咱們的騎兵能夠壓制住梁軍;但若是與晉軍交戰的話,咱們的騎兵就要處於弱勢,而且晉軍將領多擅長運用騎兵,所以在防備騎兵方面我軍的確有必要進行加強。”
“嗯,不錯,諸位愛卿能想到這些,孤深感欣慰。這樣吧,你們幾位都督回頭都好好想想對付騎兵之策,讓下面的將軍們也要好好想想,下次軍議的時候咱們專門討論此事,定個具體章程出來。”楊渥想了想,道:“今天咱們還是商議大略上的事情,各位還有什麼事情要奏嗎?”
郭崇韜站出來道:“大王,岐王派其長子前來祝賀我軍滅梁國,不知大王對岐國有何打算?”
“岐王嗎?他既然派長子前來慶賀,那就好好招待就是。”楊渥笑了笑:“或許將來咱們能否平定岐國,重點就在此人身上呢?”
“大王難道不打算派兵征討,想用其他手段將岐國收復?”郭崇韜有些驚訝。
採用強力手段將一方勢力迫降,這樣的例子不是沒有,比如嶺南的劉龑就在吳國的大軍壓境之下選擇了投降。
此外,福建的王審知同樣向吳國投降,雖然因為其子造反使得吳國最後還是動用了軍隊,但若不是王審知先投降的話,吳軍後續用兵也不會那麼輕鬆就取得勝利。
不過不管是王審知還是劉龑,他們都只是實力較弱的割據勢力,在整個天下來說也就只能偏居一方。
而岐王可不同,當年李茂貞勢力最強的時候,連朱溫都要忌憚三分;後來與朱溫、王建等勢力連連交戰,雖然屢戰屢敗,但誰也無法徹底將其消滅。
這樣一方強力勢力,即便如今國勢窮困,但眾將依舊不認為可以將其迫降。
嚴可求站出來道:“臣倒是覺得將岐王迫降是有可能的。諸位只看到了岐王當年強盛之時的風光;的確,那時候的岐王完全可以算是與梁國、晉國、蜀國還有我吳國相提並論的大國,天下間任何一方勢力都不能將其忽視。然而世道變遷,如今早已經不是當年了。”
“如今的岐國東敗於梁,南敗於蜀,所控之地不過七州,且人煙稀少,百姓窮困,國勢早就不能與當年相比。當年的岐國固然算得上當世大國,但如今的岐國卻只能算比定難節度使這種勢力稍強一些的實力了。”
當今天下相對維持獨.立地位的大國還有岐國、吳國、蜀國和晉國。
其中實力最強的當然是吳國和晉國,能夠爭奪天下的也就是這兩家,其他勢力基本上已經沒有希望爭奪天下。
蜀國的實力比晉國、吳國稍差,也算天下間的大國,再加上擁有山川之險,防守起來較為容易;不過凡事都有兩面,蜀國在擁有山川之險的同時,也造成了蜀人普遍不思進取,以為只要據險要之地防守就能關上門來安享富貴;所以蜀國雖有些實力,但也只是冢中枯骨罷了,將來遲早被他國所滅。
至於岐國,其實此時的岐王實力大損,遠遠無法與另外三大國相比,其處境也是最為艱難的一個,靠著岐王以往的威勢勉強被稱為大國。
除了四個大國外,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