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或許還為時尚早,不過白波軍的潰敗卻是註定了。
……
時間流逝,戰場上的逐漸沉寂下來,不過戰鬥卻並未完全結束。
三萬大軍的崩潰,數不清計程車卒一鬨而散,漢軍想要將他們全部俘虜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此時,各部將領依舊在奮勇追殺敵軍,而段增等人卻已經在襄城縣令裴等人茂的陪同下登上城樓。
一路上,裴茂還在不停的感謝段增帶兵及時來援,解救了一城的百姓。
看著城牆上斑駁的血跡,段增卻搖頭道:“裴縣令,本將身為統兵之將,卻到此時才率軍趕到,心中甚是愧疚,豈敢當裴縣令之言?倒是裴縣令帶著城中百姓上下一心,奮勇殺敵,這才是真正的功勞啊。”
說到這裡時,段增又問道:“對了,之前裴縣令說,有位姓賈的老先生曾經為守城出謀劃策,出力最多,不知這位老先生如今在何處?本將倒是想要拜訪一下。”
裴茂苦笑道:“這個恐怕要等會兒,賈先生這些天一直在城樓上為我等出謀劃策,不辭辛苦;如今戰局已定,他已經回府中歇息去了。若是將軍有意,不如等戰事結束後,再去拜服不遲。”
段增聽了有些失望,他雖然不記得歷史上有這麼個姓賈的能人,但他也知道,歷史上的能人很多,自己能記住的僅僅是其中很少一部分。
像閻忠,他前世就不知道有這麼個人物,但閻忠的智謀顯然不弱,自從投靠段增後,已經成為他的左膀右臂。
若是這個姓賈的也是這麼個能人,段增當然也要嘗試拉攏一下。
想了想,段增轉身對跟在身旁的典韋道:“立即派人送點禮物到賈先生的府中,代表本將的一點心意;另外送上本將的拜帖,就說本將明日早上會登門拜訪。”
“是!屬下這就去辦!”典韋肅然答道,轉身離去。
這時,閻忠忽然問道:“將軍,這一戰過後,我軍肯定能抓獲大批俘虜,不知對這些俘虜,將軍打算如何安排?”
當初在涼州打仗時,俘虜的叛軍士卒一般都不需要段增來『操』勞,直接交給地方官府或者朝廷來處置即可。
但是這一次,閻忠忽然這麼詢問,自然是其目的的。
段增顯然聽懂了他的意思,沉聲道:“這些俘虜原本都是些生活無著的窮苦百姓,若是直接放了他們,恐怕日後他們還會再生變『亂』啊!諸位對此可有什麼良策?”
話音剛落,就聽到有人冷冷道:“這些造反的『亂』賊,留著做什麼?不如直接殺掉,既能為朝廷節省一大筆安置費,又不用擔心他們再次造反,豈不省事!”
這個時代的漢軍對於造反的民眾是非常殘酷的,遠的不說,就說最近的,當初皇甫嵩就曾在下曲陽坑殺了十萬黃巾降兵,手段之狠辣,簡直令人髮指。
段增聽了頓時神『色』一沉,冷聲道:“人總是要活下去的,不管造反也好,還是種田也好,這些俘虜所圖的無非就是活下去。數萬人的俘虜,就是數萬條人命,豈能說殺就殺?此言未免太過了!”
閻忠、衛覬、荀攸、裴茂等人也紛紛反對,剛才說話那人頓時臉『色』通紅,諾諾應承,不敢多言。
段增看向裴茂沉聲道:“裴縣令善長治理地方,不知可有什麼良策?”
裴茂沉『吟』道:“將軍所言甚是,這麼多俘虜若是不妥善安置,的確容易出現變『亂』。若是殺了的話,又太過殘暴。不如將他們收編入軍隊如何?如此既能擴充我軍的實力,同時又能讓這些百姓有所約束,不至於再次生『亂』。”
一旁衛覬搖頭道:“這麼多人全都編入我軍,這恐怕不好吧?別的不說,光是軍糧的供應就會成為巨大難題;如今朝廷府庫空虛,河東郡的錢糧儲備同樣不充裕,要養這麼多大軍同樣不妥。此外,朝廷那邊恐怕也不會答應吧?”
一次『性』收編兩三萬俘虜,這種事情朝廷當然不可能答應;當然,就算朝廷答應,段增也不會這麼去做。
畢竟這麼多俘虜中,真正的精壯或許也就幾千人,其他的都是些老弱病殘,這些人就算想加入軍中,段增也不會收。
裴茂沉聲道:“在下的意思並非是把他們全部編入軍中,而是將其中部分精壯進行收編,至於其他人,則讓他們屯田。”
讓軍隊屯田,這在三國時期曹『操』曾經大力倡導過,並且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基礎。
不過這種手段可並非曹『操』的首創,而是自古就有,像西漢時期趙充國平定湟中地區的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