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四十章 破敵

至直接俘虜楊渥,那麼對吳國的戰爭會徹底勝利,而他也將獲取天大的功勞,便是封為國公也不是難事。

相之下,與這支敵軍潰兵糾纏實在太得不償失了。

這麼想著,趙在禮當即下令調轉方向,趕去支援李存勖。

然而他行軍還不到一里路程,卻又有一個壞訊息傳來,留在最後面負責斷後的軍隊遭到敵軍的偷襲。

千敵軍從山坡後面突然殺出來,一通『亂』箭之後便是迅猛的衝鋒,廝殺一陣後,他們不做停留便立即撤退,讓聞訊趕來支援的敵軍只能望塵興嘆。

緊接著,類似的事情接連發生,敵軍時不時的衝出來偷襲,而每次都是打了跑,根本不做停留,讓晉軍來回奔波,卻又抓不到他們。

不僅如此,還有一些吳軍趕在晉軍之前,將渡河的橋樑毀掉,或者將樹木砍倒,堆在路間擋道,又或者躲在樹林裡放冷箭,總之以各種方式來拖延晉軍行進速度。

結果,走了大半個時辰,晉軍居然才走了不到三里路程,而將士們卻已經深感疲憊了。

這種情況讓趙在禮既惱怒,又無可奈何,同時又有些後悔。

若是他之前追擊敵軍時,不是派那支騎兵前去,而是派遣步軍去,那麼即便遭到伏擊而損失慘重,至少騎兵還完好,可以應付如今的情形。

但現在騎兵折損大半,剩下的也大多帶著傷勢,根本無法掩護大軍行軍。

見此情形,趙在禮改變主意,下令留下兩千步軍來斷後,而他則統領主力前去支援晉王李存勖。

這個應對之法還算及時,畢竟敵軍潰兵的兵力應該不多,兩千人足以擋住敵軍。

然而他卻搞錯一點,那是一開始或許李德誠統領的潰兵兵力的確不多,但隨著他不斷偷襲晉軍,更多之前被打散的潰兵也都加入進來。

吳軍之所以能趕在晉軍之前毀掉橋樑,堵塞道路,或者提前躲在樹林裡放冷箭,那卻是因為之前被晉軍擊潰的後軍,真正被當場擊殺的其實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士卒都只是被打散了。

若是沒有人站出來統領的話,那麼這些潰兵將無法對晉軍造成任何麻煩;但隨著李德誠率先帶頭,接下來其他潰兵也有樣學樣,加入到偷襲晉軍的行列,這才讓趙在禮覺得似乎到處都是吳軍在偷襲。

如今趙在禮留下兩千人斷後,率領其他主力先行,李德誠也立即改變主意,他將潰兵們集起來,湊齊了近四千兵力,猛攻斷後的晉軍,甚至一度親自領兵衝殺。

結果,在他的帶頭下,吳軍一改之前被擊潰帶來計程車氣低『迷』,表現出極大的勇氣打得斷後的晉軍苦不堪言,接連派人去向趙在禮求援。

這下趙在禮更加頭痛了,若是不管不顧繼續前行,那麼一旦斷後的兩千人被擊潰,敵軍很可能尾隨而來,到時候他還是得留下來抵擋這支敵軍。

但若是他回兵去支援,說不定敵軍又迅速開溜,不僅沒法消滅敵人,反而自己也會被拖住。

要知道此時李存勖那邊已經接連派來信使,要求他迅速結束這邊的戰鬥,並以最快的速度帶兵前去支援。

而從得到的訊息來看,對吳軍軍的進攻已經陷入膠著狀態,吳王楊渥將大軍擺成一個弧形陣,以山坡和附近的河流作為依託,牢牢的擋住了晉軍的進攻。

戰鬥打得非常激烈,晉軍的傷亡很大,急需要銀槍效節軍的支援。

兩難境地,讓趙在禮頭痛不已,最後他一咬牙,決定派兩千人回去救援,剩下的軍隊繼續前進。

銀槍效節軍畢竟是支精銳軍隊,有了這兩千人的救援後,斷後的軍隊迅速穩住了戰局,甚至還能佔到一些風。

而趙在禮率領的本部軍隊也能夠暢通無阻的進軍了,唯一的不同是,原本應該有八千精銳軍隊去支援李存勖,而現在卻只剩下四千人了,其他四千人卻被李德誠給拖住了。

當夜『色』降臨的時候,李存勖已經下令鳴金收兵,而趙在禮也在這時候姍姍來遲。

深夜,晉軍營地裡,李存勖面『色』如同染了一層寒霜一般,冷得可怕。

而單膝跪在他面前的趙在禮著噤若寒蟬的感受著這股冷意。

原本一場完美的勝利,擊潰了吳軍後軍後能立即過來支援,與李存勖親自統領的大軍一同圍攻楊渥;但現在呢?不僅拖到現在才來,甚至連八千精銳也只有四千人趕到,也怪不得李存勖會這樣惱火。

但趙在禮也有著說不出的窩囊,他也不想搞成這樣,但吳軍的拖延戰術讓他有苦難言。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