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吳國的國力,加吳國向來有發行國債的傳統,按理說應該不至於沒錢才對,然而現實卻是,吳國現在的確是沒錢了。請百度搜尋
當初為了北伐,吳國前後積蓄了六年時間才最終發動;雖說戰事進展的非常順利,但近二十萬大軍征戰起來,前後持續一年多時間,消耗的糧草輜重還是非常驚人的。
在戰後對有功將士的獎賞和對陣亡受傷將士的撫卹同樣數額巨大,楊渥本來是個花錢大手大腳的人,在賞賜將士和撫卹傷亡時自然毫不吝嗇,這固然為吳軍保持高昂士氣,並最終消滅梁國,擊敗晉軍奠定基礎,但消耗的錢糧也極為驚人。
此外,在消滅梁國之後,雖說奪取了大片領地,獲得了眾多人口,但因為楊渥下達詔令,免除新得之地百姓兩年的稅收,所以吳國的地盤是擴大了,但稅收卻沒有增加。
相反,從梁國奪取的地盤飽經戰『亂』,早殘破不堪,要進行重建還需要大批錢糧。
此外,擴大軍隊規模,遷都洛陽,遷移百姓,招撫流亡,以及最近楊渥登基稱帝的舉動等等,這些都給財政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所以如今的吳國看似強盛,但在財政方面真的已經到了極點,不僅以前的積蓄消耗一空,而且還欠了不少的債務,若是再不休養一番,真有可能會出『亂』子。
當然,除了財政方面的考慮外,也有其他方面的考慮。
如,吳國去年年底一戰雖然大獲全勝,但誰都知道晉軍並不是那麼好對付的,若不是關鍵時候吳軍頂住晉軍的猛攻了,只怕最終到底誰勝誰負還有的說。
如今吳國剛剛建立,若是貿然與唐開戰卻未能取勝,甚至大敗而歸,到時候反而會影響到新帝威望。
所以還不如暫時保持原狀,一面休養生息,將新得地盤徹底消化,一面耐心的等待時機。
畢竟論起治理天下來,楊渥顯然要李存勖強得多,吳國官員的能力也要強於唐國官員,所以時間是站在吳國這一邊的,沒必要太急切。
……
時間流逝,轉眼兩年多時間已過去,此時已經是武義十八年的二月。
經過這兩年的休整,此時吳國的國力已經得到大幅提升,之前因為北伐而欠下的國債此時已經基本還清了,甚至府庫還有了一些積蓄。
之所以能這麼快恢復過來,第一個原因在於江南各州這兩年連續豐收。
自從楊行密起兵平定江淮以來,到現在已經有三十餘年時間;若是從楊渥率軍消滅越王錢鏐算起,到現在也有二十年,這幾乎相當於一代人的時間。
二十年的休養生息,如今的江南已經有了後世江南的繁盛氣象,金陵、江都、蘇州、杭州、越州等地,現在都是人口數十萬的大城,其繁華之處,起剛剛開始從戰『亂』恢復的原地區要強得多。
不僅是人口繁盛,江南的農業也極為發達。
一來江南土地原本肥沃,且吳國又重視水利,每年都投入錢糧興建一些工程,使得農業得到極大發展;二來如今占城稻早在江淮得以普及,這種一年兩收的作物,以前的水稻收成要多了太多。
恰好這兩年江南又接連豐收,朝廷的稅收自然也大獲其利。
不僅是江南,其他湖南、江西、福建、嶺南等地,經過這麼多年的開發也有了極大的進步,其經濟水平雖然還不能與後世明清時期相,但也遠超唐朝時期,足以與北宋時期肩。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還是原地區的恢復。
原地帶原本是最為繁華的地區,且當初朱溫極為重視農業,使得原地區人口、經濟有了較大發展;雖然後來因為受到戰『亂』的影響,原各地都有些衰敗,但畢竟根基深厚,經過兩年多時間休養恢復過來了。
這些地區在剛剛被吳國奪取時,楊渥曾下令免除兩年稅負,此時兩年時間早過去,稅收自然恢復正常。
這麼大一片地盤恢復徵稅,使得吳國的財政收入得到大幅提升,所以兩年多時間下來,因為北伐造成的財政困難早不復存在了。
如今府庫的積蓄,在不借新債的前提下,雖然還不夠支撐長時間的大規模戰爭,但若是打一場兵力不超過十萬,時間不超過半年的戰爭,光憑這些積蓄已經足夠了。
所以最近楊渥在計劃著發動一場大戰,而這場大戰的目標,正是沉寂多年的蜀國。
這一戰,楊渥的目的並不是擊敗蜀國,奪取一些土地,而是打算一舉將蜀國滅掉。
此時,駱知祥、嚴可求、郭崇韜、周本、柴再用等重要臣武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