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4部分

的話音剛落,太常少卿馮元飈拜伏於地,慷慨激昂地陳詞:“臣有本奏……”

見馮元飈迫不及待地跳了出來,溫體仁的眼皮忍不住跳了跳,心裡暗思道:果然是東林黨!

馮元飈口若懸河,唾沫星子四處噴濺:“……皇上,竇石溫託名參將,實為賊寇;仗著林純鴻撐腰,盤踞桐柏縣,私自開礦,行跡已與賊寇無二!臣敢拿項上人頭作保,竇石溫定受林純鴻之指使!林純鴻素有不臣之心,於腹心之地行不軌之事,全天下忠義之士,恨不啖其肉……”

“左良玉素有忠義之名,自崇禎五年南下剿匪以來,大戰小戰無數場,所立戰功無數。其雖然xìng急,未得兵部軍令,恐怕乃竇石溫所謀甚急,迫不得已,方才先行出兵……”

最後,馮元飈大喝一聲,以頭搶地道:“臣請皇上令盧總督進兵,徹底將荊州軍閥消滅於萌芽之中!”

朱由檢不發一言,但溫體仁心裡疑竇頓生:難道東林僅僅只有此等伎倆?就依靠盧象升進兵剿滅林純鴻?要是盧象升能剿滅林純鴻,老子還等到今天?早就將林純鴻碎屍萬段了!

溫體仁琢磨不透東林黨人到底將採用何策平定林純鴻,打定了主意,不管東林黨人提出什麼對策,一定要阻止其付諸實行。於是,溫體仁出列奏道:“皇上,盧象升重兵圍剿張獻忠、馬守應,正當一鼓作氣,消滅賊寇於滁州,此時萬萬不可因小失大。竇石溫兵不過五六千,左良玉足以剿滅!”

溫體仁的意思非常明確,就是不讓東林黨調動盧象升。

朱由檢在昨夜好不容易冷靜下來後,意識到,左良玉擅自進兵襄陽,未嘗不是解決林純鴻的大好機會。如果左良玉消滅荊州的dúlì勢力後,大不了以擅自進兵將左良玉治罪,以安林純鴻、周望之心,林純鴻、周望失去了根基,除了成為朝廷的忠臣,別無其他出路。如果左良玉兵敗,即宣佈左良玉為叛賊,朝廷除了損失五六千jīng銳昌平兵外,並無任何其他損失。

因此,朱由檢早就打定了主意對桐柏事變不發一詞,任邦泰和左良玉爭鬥,朝廷最後來收拾殘局。

最終,雖然大多朝臣力主令盧象升圍攻荊州集團,朱由檢依然我行我素,匆匆結束了朝議,沒有形成針對林純鴻、左良玉的任何決議,朝廷在桐柏事變後,奇蹟般地陷入沉靜之中。

章節目錄 第二百四十三章 激烈對碰

然而,朱由檢沉默不過兩天,又被林純鴻狠狠地震撼了:林純鴻從海上弄了二十個蠻夷俘虜,押送到了běijīng!

此舉轟動了整個京師。愛看熱鬧的běijīng人無不扶老攜幼,聚集在大街上觀看俘虜。běijīng人對海盜的恨,遠沒有廣州人強烈,而且běijīng人素來見多識廣,金髮碧眼的西洋人、又黑又瘦的東南亞猴子、又矮又壯的rì本人也見過不少。與其說他們來觀看俘虜,還不如說他們正在圍觀攪動大明朝局的林純鴻。

大街上議論紛紛:

“馬尼拉……馬尼拉是什麼地方?離廣州遠麼?林總兵跑到別人的地盤上抓幾個俘虜,什麼意思?還嫌大明不夠亂麼?”

“啥?率土之濱,莫非王土!南洋乃大明至南洋,絕不容大明以外的任何人染指!抓得好!區區蠻夷,居然不服王化……”

“哎,林小三囂張跋扈,不得朝廷軍令,擅自跨海攻擊西洋人……哎,勢大難制啊……”

“狗屁!林總並揚我大明國威,何錯之有!”

……

二十名俘虜從廣州運至京師,耗時一月有餘,林純鴻不惜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做此等吸引眼球之事,可謂用心良苦。

一方面,林純鴻藉助二十個活生生的人,向大明天下宣佈,自己的實力已經強大到可以遠赴海外挑釁西洋人的程度,jǐng告一些潛在的對手,不要錯誤地估計實力。

另一方面,林純鴻試圖在沉悶的政治環境中投入一塊巨石,迫使朝廷諸臣真切地體會到,大明絕不是天下的中心,大明之外的文明比起大明來,毫不遜sè。

至於朝廷將二十名俘虜是煎是炸,林純鴻一點也不關心。

出乎林純鴻意料的是,二十名俘虜到來的時機太過敏感,一石激起千層浪。

朝堂之臣幾乎立即啞口,瞠目結舌地看著俘虜,不知該如何應對。

朱由檢、溫體仁以及東林餘脈立即認識到一個嚴重問題:即使將荊州邦泰一網打盡,林純鴻完全有實力在廣東自立,成為另外一個鄭芝龍,甚至比鄭芝龍更為強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