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變得越來越大。
由於金票升值,張彝憲的鑄幣工坊大圓積壓,難以持續以前的盈利神話,致使朱由檢的內帑直線下滑。朱由檢大怒,責令張彝憲兩個月內恢復盈利。
大環境如此,張彝憲哪有點石成金的本事,只好告之朱由檢,由於林純鴻的金票升值,大圓無人願意要,往後,恐怕鑄幣之利難以為繼。
朱由檢絕不甘心,將楊嗣昌喚來,看有沒有辦法阻止金票升值。
楊嗣昌能有什麼辦法,哼哼唧唧半天也說不出所以然來。朱由檢不耐煩地將楊嗣昌趕出了宮。
懷恨在心的曹化淳馬上添油加醋地將此情透露出去,試圖讓朝臣們認定楊嗣昌已經失了聖眷,成了落水狗。
曹化淳的陰謀得逞,彈劾楊嗣昌的摺子猶如雪花一般飛往朱由檢的案臺。
朱由檢怒歸怒,但對楊嗣昌的信任倒未動搖半分,將摺子全部留中。群臣愈戰愈勇,繼續上摺子罵楊嗣昌。
罵來罵去,朱由檢煩不勝煩,將楊嗣昌喚入宮內,令楊嗣昌這段時間收斂點,不要刺激群臣們脆弱的神經,免得給他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朱由檢本是好意,但他哪裡知道楊嗣昌正處在最為失意的時候?楊嗣昌見朱由檢要他收斂點,還以為朱由檢革新的理念動搖,不由得萬念俱灰,向朱由檢遞交了辭呈。
這份辭呈顯然是出於真心的,並非政治姿態。
但朱由檢卻認為這是政治姿態,認定楊嗣昌在向他施加壓力,要求他擋住群臣的狂吠。朱由檢的好心被當成了驢肝肺,火冒三丈,將楊嗣昌叫來訓斥一頓,至於辭職,不許!
皇帝不許辭職,這份活還得繼續幹下去。
楊嗣昌苦惱萬分,每日苦思破局之招。正當他一籌莫展時,忽然接到了楊一仁的拜帖。
兩人的交集並不多,至於親自上門拜訪,更是前所未有之事。楊嗣昌疑疑惑惑地將楊一仁迎入。
似乎意識到兩人之間尷尬的關係,楊一仁直奔主題,說明了自己的來意。
楊一仁表示,朝廷應與荊州建立有效溝通的渠道,任何一方採取動作前,應提前通報對方,以免戰略誤判,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楊閣老,就拿金票升值一事而言,江陵侯也是迫於壓力,並非針對銀票。若江陵侯提前將此事通報至楊閣老處,近期的麻煩就可以避免。”
金票升值並非針對銀票?楊嗣昌一百個不相信,臉上露出一絲嗤笑。
楊一仁情知楊嗣昌不信,接著說道:“而白銀則不同,大明境內各處銀礦開採規模越來越大,海外流入大明的白銀逐年增加。白銀本無用之物,僅作為交易之媒介而已,如糧食、布匹等必須之物,增加的速度不及白銀,白銀自然就在貶值,這也是銀賤谷貴的道理。”
楊嗣昌懂這個道理,見楊一仁沒有說出任何新意,臉色有點冷,甚至有點不耐煩。
楊一仁接著說道:“至於黃金,產量極低,價值穩定,相比較逐年增加的白銀而言,黃金在升值。因此,以黃金作為本金的金票,必然面臨升值的壓力。江陵侯不得已之下,只好將黃金升值百分之二。”
道理淺顯,事實也擺在那裡,只是楊嗣昌以前從未從這個角度思考問題。他情不自禁地點了點頭,道:“即便江陵侯沒有針對銀票之心,事實上卻擾亂了大明以大圓為主要交易錢幣的秩序。”
楊嗣昌說的也是事實,楊一仁自然無法否認。楊一仁清了清嗓子,說道:“這也是江陵侯所擔心的問題。畢竟,黃金價值雖穩定,但存量極少,相比較大明龐大的貨物交易量而言,黃金遠遠不夠。荊州那邊曾經估算過,按照大明貨物交易的規模,足足需要二十億圓,而且每年還以百分之十五的速度遞增。若大明全部以金票作為交易錢幣,即便本金率只有一成,也需要兩千萬兩黃金,現在大明哪有這麼多黃金?”
楊嗣昌又點頭表示認可,問道:“江陵侯準備採用什麼辦法解決?”
楊一仁慨然道:“採用金銀複合本位制!”
章節目錄 第五百九十二章 錢秉鐙
楊一仁對貨幣、金融的瞭解極為有限,與楊嗣昌的交流只能嘎然而止。
楊嗣昌、楊一仁非技術小吏,所長皆在於總攬全域性。因此,對錢鈔認識上達成了哪些共識,楊嗣昌和楊一仁並不看重,雙方唯一在意的是,此次交流所蘊含的政治涵義。
楊一仁率先向楊嗣昌通報荊州欲採用金銀複合本位制,表現出建立溝通渠道的誠意。楊嗣昌也認為,建立溝通渠道對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