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尷尬的是,盧八娘戴不進。
何側妃是個纖巧的美人,而盧八娘則是豐腴的貴婦,再者盧八娘並不喜歡過於精巧的小玩意,她更適合端莊富麗的裝扮,於是得體地接過這對鐲子說:“也算是傳家寶了,留給我們的兒媳吧。”
司馬十七郎也吁了一口氣,王妃並沒有嫌棄生母的東西,讓他心裡非常安慰,但潛意識裡他又不想王妃每天都戴著,似乎不大適合王妃呢,戴不進也很好。
有了這個插曲,剛剛的傷感已經沒了,兩人心情都極好,哄著兒子睡了後,又是二人的世界,顛鸞倒鳳柔情蜜意自不必說。
巧的是第二天,丁桂的訊息就到了。為了避開了朝廷的勢力,他帶著船隊沿著海岸線一路駛來,這時節刮的是北風,借不著風力,行進速度很慢,中途在原訂的地點接到盧八孃的訊息,再做調整,所以走了近兩個月,現在已經靠岸登陸。
盧八娘早已經派了人在指定的海岸邊等人,所以丁桂到了已有人接了下來,並把喜信傳過來,丁桂也將船隊的事務交給了手下,先趕過來見盧八娘。
第六十章 見手鐲知姻緣天定舍吳郡誓家園重建(二)
丁桂一見司馬十七郎和盧八娘,便跪在了地上,流淚道:“吳郡那邊幾年的根基全都拋了!”
他到吳郡好幾年了,真心是把那裡當成長久的基業來建設,沒想到一朝形勢變化,只得捨棄一切,回到淮北,損失不用說是極大的。
“不拋掉也不會是我們的了。”盧八娘是第一個開始關注吳郡的,也是她努力勸說司馬十七郎把吳郡請為封地的,然後還是她最先開始了對吳郡的建設,但現在最現實最放得開的還是她,“如今淮北是我們的新家園,而且這次沒有人能從我們手中把它奪去!”
司馬十七郎聽了他們的對話,心中亦覺傷感,笑著上前扶起了丁桂說:“你能從千里之外平安抵達,已經是我和王妃的幸事了!”
丁桂收了淚,說道:“我將這幾年積下來的鹽都帶了過來,又按王妃的吩咐多多采買糧食、絹帛,走海路避開朝廷,現在總算平安到了淮北。出發時,我們共有二十五隻大船,在路上遇到大風失去了四艘,還剩下二十一艘船。”
盧八娘嘆道:“我曉得你的不易,千里海上行船,竟能保得大部船隻安全抵達,也只有你有這樣的才具了!”
在這個時代,航海本就是極少的,而這種千里以上的行船,更是基本沒有聽聞過,丁桂按她的指示開了這個先河,就是現在到達了心中依然有著惶恐。
然後丁桂詳細地彙報了他帶來的物品,聽到共有上千石的鹽,數千的絲麻絹布,上萬石的糧食,所有的人都興奮起來了。誰也沒想到能從千里外的吳郡運回來這麼多的東西。
這些東西陸續運了回來,成堆的糧食和布匹已經讓大家非常興奮了,但堆成山一樣的鹽,挑戰了很多人的認識,淮北軍中一片歡呼。
盧八娘在這個時候滿腦子裡想的都是船隊的事,這次遠端的航運應該算是很成功,雖然有百分之十幾的損失,好像是高了些,但其實如果走陸地,那麼連一半東西都不可能運過來。她決定了,她要建一個真正的船隊,不只用於運輸,還可以在關鍵的時候作為一隻奇兵,要知道此時船隊的優勢還是非常明顯的。
為丁桂開的慶功宴非常地隆重,甚至還拿出來幾壇酒。要知道眼下酒是非常稀少而珍貴的,因為在這裡酒是要用糧食釀造,糧食不足的時候,釀酒是被禁止的。但為了歡迎丁桂,什麼都值得。
丁桂的到來不只是為淮北軍送來了大量的物資,更是送給淮北軍以十足的信心!軍營裡原來還有的一點鬱悶也都一掃而光。
有了這批物資,就是進入寒冬後淮北軍大營軍士們的日子很不錯,每人能吃飽,隔五天還可以吃上一次肉,所有人都有冬衣,軍餉發的也優厚,雖然訓練苦一點累一點,但大家也都明白,說不上什麼時候,就會與吃人的胡人遇上,現在吃些苦,將來就會有更多的活命的機會。
淮北王司馬十七郎的心情好極了,他笑著對盧八娘說:“你的首飾保住了。”
盧八娘也高興,這個時代的鹽比糧食要貴得多,她還了欠帳,採購了不少物品,特別是買了不少種子犁鋤等,又發下軍餉,心裡一直盤算著如何在淮北儘快地開始曬鹽。聞言問道:“我們什麼時候去楚州?”
“既然不急著去買糧,我們在年前去拜年就可以了。”司馬十七郎說:“招募的軍隊良莠不齊,很多人根本沒有經過正規的訓練,趁著現在有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