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九娘馬上又非常有深度有內涵地讚揚了淮北王和王妃一番,看王妃不耐煩地蹙了蹙眉,便趕緊轉了話風,“不知皇上新任命的楚州刺史是誰?”
新任的楚州刺史正是薛刺史與董夫人的長女夫君——劉家家主劉東鵬。做為楚州的新興勢力,在陳春煊離開後,劉家很快就成了新興集團的執牛耳者。
巧的是這兩年劉東鵬巴結上了陸氏,很快就今非昔比了,他不但在楚州處處與薛家做對,更是在朝中不遺餘力地反對淮北王,深得皇帝的信任。藉著今年的天災**,終於將他的岳父搞了下來,自己當了楚州的刺史。
雖說官員更替非常正常,董夫人的臉還是微微有些脹紅了,她的大女婿原受了薛家不少的恩惠,現在卻落井下石,而女兒也一味地向著夫家,讓她心裡一直有如梗著一塊骨頭一般地難過。但這種事情並不是能迴避的,於是董夫人勉強做出平常的樣子道:“是你的大姐夫,劉家的家主。”
“哦!”薛九娘並不是故意戳嫡母的心窩子,在前資訊時代,各種訊息傳播都非常緩慢而且受到非常多的侷限,司馬二十四郎和她在淮北夠不上高層,對於淮南的事知之甚少,但現在她馬上明白了自己的問題不合時宜,便趕緊顧左右而言它,“禮兒與盧氏的親事也快辦了吧?”
薛九娘不小心又戳中了董夫人的另一件窩心事。原本她求了淮北王妃給孃家寫了信,有意為薛禮與盧氏結一門親,但是事情剛剛有眉目時,就傳出了皇上不喜淮北王的訊息,當時薛刺史便斷了這門親,結果薛禮現在還沒定到如她所願的高門媳婦,薛家沒了刺史的官職,可能薛禮結到好親的機會更少了。
薛九娘一看嫡母的表情就知道自己又說錯話了,她一直以為盧氏的那門親成了,因為她出嫁前明明聽到兩家已經商量得差不多了,怎麼就沒結親呢?
好在這時有時進來傳話,“湖陽郡主來拜見王妃。”
湖陽郡主也穿著素服,尚爽過世不過比齊王早一個多月,既然都服孝,所以她到淮北王府也沒有什麼不妥,且尚家的塢堡相距平北城並不太遠,她時常前來,與淮北王夫婦關係非常親密。今天她帶著一兒二女進來高聲笑著說:“我本是來送孩子們上官學的,恰好聽說表叔和表嬸也來了,便急著過來見面。”
正月即將結束,湖陽郡主不止要將自己的原本就在官學讀書的一兒一女送到平北城官學,而且還要把剛剛七歲的楊萍也送進來,所以她特別打點好東西專門來平北城。
湖陽郡主一面說著一面給淮北王妃行禮,與董夫人握手寒喧,不忘了與薛九娘打招呼,又讓兒女們行禮問好,氣氛馬上活躍起來。
楊萍是個聰穎異常的女孩,盧八娘一向很喜歡她,便笑著叫她坐在自己身邊,“到官學後就不能天天見到母親了,會不會想啊?”
“會想的,可是我也想上官學。”
盧八娘笑了,“聽說你學得很好,想要什麼東西,我獎勵你。”
“謝王妃賞賜。”楊萍從榻上跳下來恭敬地行了一禮,“只是我還沒想好,等想到了再向王妃要。”
“咦,這孩子竟然還賴上王妃了!”湖陽郡主笑道。
“真是個機靈孩子!”盧八娘與大家一起笑了起來,然後又問鄭嘉鄭妙放假在家裡做什麼了,他們兄妹在官學讀書,因時常來王府倒是很熟了。
董夫人聽說過淮北官學有女子學員,還曾經不以為然,女兒家自然要讀書明理,但到官學還是有些不妥吧,不過她倒不至於毫無城府地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只是見到湖陽郡主的兩個女兒都要進官學多少還是露出了些吃驚。
湖陽郡主見兒女們與王妃相處愉快,就主動解釋道:“表嬸,你一定覺得女孩子家家的不如就在家裡請位先生讀讀書就行了,其實在家裡讀書可與上學堂讀書大不相同。讀萬卷書且不算,在學堂接人待物,為人處事都與在家中不同的,就說我的妙兒吧……”
“王妃我們比不了,王爺出征整個淮北後方都靠著她才能排程得當。只說我們普通人家的主母,若是不懂得忠孝大義,再羞頭羞腳上不得檯面,於治家經營也不足,豈不是拖男人的後腿?”
湖陽郡主口才原本就好,這兩年她在尚家堡開辦族學眼光見識又都提高了不少,講了一會兒,竟然將董夫人說動了心,畢竟都是貴婦,環境非常相似,湖陽郡主說出的理由和潛在的原因她很快就領悟到了。薛家孫子孫女並不少,如果能進官學,對將來的前途可是大有好處的!“聽郡主這樣說,孩子進官學果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