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
盧八娘對於董夫人還是很客氣的,在楚州時董夫人對她以禮相待,而且沒有什麼對不起自己的地方,現在她自然會投桃報李,很熱情地招待了她,為她準備了最好的客院,又安排她見了薛祺娘,鑑於齊王孝期未滿不能舉辦宴會,她便將董夫人的庶女薛九娘和她的夫婿二十四郎叫來,親戚們在一起說說話。
對於薛九娘,董夫人也不過面子情,倒是很頻繁地來往於薛祺孃的小院。幾天後見了盧八娘便深深一禮,“多謝王妃對祺孃的關照了!”
祺娘仍然同未嫁前一樣懵懂無知、單純可愛,沉迷於讀書彈琴,董夫人見了心裡說不上是喜是悲。她曾痴心妄想過祺娘會生下一個孩子,也徹夜不眠地擔心過淮北王會遷怒而虐待祺娘,但是最好的和最壞的都沒有發生,祺孃的生活無疑是相當優渥的,但卻沒有得到淮北王的一顧。
但是董夫人能說什麼?她只能向淮北王妃道謝,畢竟她一點也沒虧待自己的女兒,完成了她對自己的承諾。關於淮北王見到祺孃的真容一事,董夫人不是單純的薛祺娘,她心裡是有疑問的,但也正是因為她有城府,根本不會說出來,說了也不會有任何作用,只能會對祺娘不利。
盧八娘示意身邊的人趕緊扶起董夫人,“祺娘過了門就是我們家的人,我自然要關照的,哪裡還用董夫人道謝呢!”她用比董夫人更為出色的社交風度笑道:“祺娘本就是我們的表妹,王爺和我都極疼她。”
被招來陪同的薛九娘笑著插話道:“可不是,姐姐喜歡讀書,王妃特別請京城的孟右軍為她挑選了幾車書送來,別的日常用度也都是最頂尖的,差不多與王妃比肩了。這次從大青山搬家時,王妃帶著世子和二郎君也不過用了二十幾輛馬車,姐姐一個人竟然用了十五輛!”
薛九娘最初沒能成為淮北王的妾室時對王妃還是有些怨念的,但她現在已經生了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又曾得盧八孃的援手管住了二十四郎,成了名副其實的當家夫人,後來又在慈善局謀得一個職位,搖身一變為有收入的職業女姓,現在她與淮北絕大多數的女人一樣,對王妃是又敬佩又服氣,話語間不由得就帶出來一些。
“當年我聽夫君說父親還上了摺子彈劾淮北王,抱著兒子在家裡哭了好幾天,就怕夫君因此休了我,還擔心姐姐會怎麼樣。後來才知道王爺胸懷寬大,根本沒有與我們姐妹計較,王妃對我們也同過去一樣。”薛九娘想到此事就流下了淚,“父親上摺子的時候就沒有想想我們姐妹?”
饒是董夫人善於偽裝,此時也掩不住她的尷尬,原本與淮北王府那樣親善的關係,硬生生地被家裡的老頭子攪成了這樣!更委屈的是明明薛家吃了大虧,將百年家業都丟光了,但卻處於無理的一方!
董
夫人嚥下了差一點吐出來的一口血,硬撐著說道:“你父親也是無奈的。現在他不但丟了刺史之位,又惹了不少的麻煩,你們做子女的多體諒一些吧。”
第九十一章 辦學堂郡主顯才華收私鹽董氏謀自立〔一〕
薛九孃的心裡是不大肯體諒薛刺史的,嫡母對自己不過是個面子情,畢竟自己不是從她肚子裡出來的,她成親生了孩子後就更加明白這個道理了,可是父親總是親生的父親啊,竟一點也不為自己著想。
從自己沒名沒份地跟著嫡姐到淮北,再到被許嫁司馬二十四郎,然後生了兒子,父親都淡漠得很。如果沒有淮北王妃給自己備了嫁妝發嫁出去,又不許二十四郎納妾,那麼自己在父親的安排下能有什麼結果真不好說。
可是總歸是自己的生身之父,薛九娘抱怨了一句後也不敢再多說了,百養孝為先,王爺和王妃都是至孝之人,她擔心引起王妃的不快,便偷偷看了王妃的神色,見她只是微笑,就勉強笑了笑說:“父親年紀也大了,不做刺史回家頤養天年也很好。”
董夫人心中不由得暗罵薛九娘,有個做刺史的父親對於出嫁女是非常有面子的事,她怎麼能不明白,便慈祥地說:“傻孩子,你父親這麼多年兢兢業業地經營楚州還不是為了你們好。”
薛九娘不由得撇了撇嘴,淮北王可是最正統不過的人,不用說父親不做刺史了,就是父親犯了大罪,也不會累及自己這個出嫁女,只看父親上摺子罵王爺時也沒對她們姐妹怎麼樣就知道了。於是她笑道:“母親不必擔心我們姐妹,王爺和夫君都待我們姐妹都極好,斷不會因為父親丟了官而為難我們的。”
“是啊,多虧了王爺高義。”董夫人也只得讚道,在薛刺史騙了淮北王后,祺娘還過著不錯的生活,她心裡也是極領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