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安撫鮮卑人和北地的漢人世家,司馬八郎和司馬十郎各有一個孩子要與他們聯姻,司馬十七郎也只與王妃坐在一處。
盧八孃的方法奏效了,當然司馬十七郎也很好管理,他一向是專心於大事的人,對身邊小事反倒含糊。白天忙於政務,晚上內院與盧八娘商談時政,也少不了一起品茶飲酒,教導兒子,司馬十七郎覺得一切都很正常很舒心自在。
河北政局日漸穩定,淮北的施政綱領做了些許調整就在這裡落實下來,不管是哪一個民族的人,只要發現他們需要交的賦稅少了,生活變好了就會願意安居樂業。
到了新年,淮北王一家決定留在定北城,與定北城的百姓們一起過年。雖然定北城有若干民族,但是習俗居然差不多,因為胡人們早就在司馬十七郎打到這裡來之前就有了一定程度的漢化,他們也同漢人一樣過春節。
這一年定北城的春節異常隆重熱鬧,從除夕夜起一直到上元節,定北城取消了宵禁,城中最繁華的正陽街徹夜燈火通明,人流如織,許多年後還有很多人回憶起當時的盛況。
正陽街最南端最大的綵棚是淮北王府所設,五彩繽紛的綢巾紮成的花朵組成的綵棚奪人眼球,到了入夜,門前兩根蟠龍柱各挑起八個大紅燈籠,正是淮北王親手書寫的春聯,“三羊開泰,吉祥如意;五穀豐登,喜慶有餘。”
綵棚前面掛著一排小燈籠,上面寫著燈迷,若是猜出答案,就可以將燈籠提走做為獎品,精巧漂亮的小燈籠吸引了無數的人流連。只是百姓中識字的並不多,不會猜謎的看過熱鬧就可以去綵棚旁邊取一碗糰子吃。這種糰子是淮北王妃讓人用糯米粉裹了芝麻糖做的,潔白小巧,香甜滑膩,就是貴人們也都沒見過如此的美食。
緊靠著王府的綵棚下面,左右是定北城內高官貴族們所設的燈棚,再下面就是富戶、商人們的地方了。不論大小豪華與否,每一棚都有可取之處,定北城的人對此津津樂道。
做為最大最好最有新意的綵棚和免費元宵的設計和提供者——淮北王妃,她只在除夕和正旦的時候在皇宮宮牆上參加了官方慶典後,卻沒有去宮外閒逛,聽了大家的讚美只是一笑,向桃花等人說:“你們都去看燈吧,每天排班留下幾個人就行。”
到了上元節這天,府裡剩的人更少了,桃花帶了兩個丫頭忙進忙出地端來飯菜,盧八娘一笑,“把元宵放好你們也去玩吧,難得過這樣太平的年。”
司馬十七郎吃了幾個元宵讚不絕口,“這東西果然做得巧。”然後便向王妃笑道:“今天是燈會的正日子,最是熱鬧有趣,我帶你們出去玩玩。”
三個兒子也都殷切地看著她,“母妃,我們去吧!”
“不是都去過嗎?”兒子都出去玩賞過,司馬十七郎也帶著官員們巡視過,盧八娘一向不大喜歡熱鬧,“若是喜歡,你們父子一起去吧。”
幾個人異口同聲地說:“我們今天都是為了陪你。”
其實盧八娘對燈會沒有多少的想往,但卻被他們的熱情觸動了,“那等我換件衣服。”
“母妃,快一點!”順兒最急,其實他差不多每天都出去玩,但還是他最急著出門。
“母妃,你多穿點,外面再披上新做的那件織金福雲紅狐狸皮鶴氅,這裡要比淮北冷多了。”捷兒溫和地笑著提醒她。
“我先出去安排跟隨的人。”旭兒說著,也不顧平時總要做出沉穩的樣子,一路小跑地走開了。
司馬十七郎拍拍恨不得馬上出門的順兒說:“你一天要跑出去玩幾回?怎麼就沒有個玩夠的時候!”
順兒是么兒,不比兩個哥哥對父親的敬畏,他從小就沒怕過父王,聞言眨了眨眼,“母妃說過了年我就六歲了,以後每天都要讀書,現在讓我隨便玩!”
說話間,盧八娘從內室出來了,果然在外面穿著捷兒所說的鶴氅,頭上又帶了同樣紅狐狸皮的昭君帽,手裡還拿著一隻薰香手爐,因聽見了他們的對話,便笑道:“過年就讓他盡興玩吧,過了年有師傅拘著就老實了。”
第200章 定北城歡渡上元節淮王府大擺慶功宴〔二〕
春天到來時,淮北王一家人南渡黃河回了淮北。
這一次回來,與以往的每一次得勝凱旋相同又不同,收復河北後,淮北王的聲望地位都達到了極高點,人們對他的服從不只是來自他手中的權勢和武力,更是源於發自內心的尊敬。就連朝廷也只得乖乖地加封淮北王為大司馬,統領淮河以北兵馬,實在是人心所向,皇帝一點辦法也沒有。
在平定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