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吧,那就指點指點你……”
安道金的師父行禮,道:“多謝先生。”
風塵慢條斯理道:“那我便簡單說上一些,就看你能理解多少了。修行的目的,在於逆反先天,成就嬰兒,蓋因嬰兒有諸般神異,其具之潛能不鎖,可供人生長、萌發,能夠不懼寒暑等……常人也多偶然觸發這一狀態,卻不能持久。真人能葆嬰兒之心境,故能百病不生,寒暑不侵,此為基也!入靜之法,世有眾多,存思法、觀想法、數息法、引導法等等,我也不給你一一說道,只給你講一根本……”
“靜,是為求根,此根為認識之根,生人之本。人見天地萬物,此之根本,便是靜,是道。”
“求靜之途,無外乎一借天時地利人和,二明其為何物,步步深入,尋求安靜。此二法並不孤立,可合也可分。譬如你尋求靜,離世俗,便是地利,尋朝陽紫氣,體陰陽機變,此為天時,了卻身上俗物,心無煩憂煩惱,此為人和。不不求靜,一步有一步的功夫,循序漸進,由易而難。”
“先斷外與己之擾——人之內外溝通,無外乎七竅。七竅閉塞,則外不能溝通與內,再專於內,靜服心猿意馬,亦是同道……”
“……”
正所謂“真傳一句話,假經傳萬卷”,這直指根本的修行之法,風塵並未講述,但如何修行、為何如此,卻寥寥數言,就被風塵講述的清楚。使得安道金的師父生出了一種撥雲見日之感,言罷之後,風塵告誡道:“世間道理,知易行難。道理就那麼多,其實平心靜氣想一想,是人人都可以明白的,但卻並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
“先生慈悲……”
安道金的師父跪在地上,結結實實的給風塵磕了一個,五體投地。
“都愣著幹嘛?先生傳道,還不值得你們磕個頭?”這老道見安道金一家人沒有反應,卻是生出了怒氣。他這一說,一家人才是帶著一些不情願,跪下來給風塵磕頭,倒是安道金沒有多少心思——其實他也沒聽懂多少!
風塵看著一家人如此,卻也不曾阻止。一直等人磕完頭,才說道:“我在京中還有事情,不能多待。此次前來,問題已經解決,我也應該走了。安道金,你就在家多待幾天吧,我正好去武當山上轉一轉,然後就直接走了!”風塵起身來,對一家人說:“你們不用送我……”風塵說完便走,一家人追出房門,風塵就已經消失在了大門外。等一家人追出了大門,卻哪裡還有風塵的影子?
安道金的師父喃道:“真神仙啊……”卻又埋怨安道金的父母:“老弟,弟妹呀,這是真神仙,讓你們磕個頭,還不願意。心不誠……心不誠,神仙雖然沒有怪罪,卻也走了!”
安道金道:“師父,風教授就在華清那裡做研究……”
才說完,頭上就被師父拍了一巴掌:“你懂個屁,神仙就是神仙,來無影去無蹤。若是人家不想讓你見,就是當面,你也見不著……大家都知道咱們武當山上有神仙,你見著了?年年那麼多人上山,誰遇見了?”
且說迴風塵,風塵在一走出安道金家的大門時,就已施展了投影,將周圍的聲色投影出來,掩蓋住了自己。
所以祂走出了院門,卻無人看見祂出去。隨後便展開力場,騰於虛空,腳下的村莊一會兒功夫就變成了巴掌大小。這卻還是風塵頭一次在白日裡飛天,低頭看下面的景色的時候卻要比晚上漂亮的多了。可以看到一片一片的田地,還有縱橫的水道,從天空看下去,河流就像是人身上的經脈一般。
“武當山!”風塵看了一眼武當山的方向,極遠的地方,山都是白濛濛的,似乎是雲霧中虛幻的影子。
但卻並不妨礙風塵看到武當山上的情形。
立於山上的道觀,和險峻的山勢結合,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美感。那是一種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類的技藝、智慧結合在一起的奇妙景緻。在一棟探入了虛空,下面就是萬丈深淵的鬥角之上,一個坤道單足而立,方寸之間,卻如履平地。風塵道:“這坤道心境修為不錯,咱們過去看看!”
含沙在他的衣服下面“吱”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