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一個“厲害”呢?一把規、一把尺(無刻度)——只是憑藉這二工具,從簡單到複雜,不涉數的運算、變化,各種規矩、製圖,竟製作出了“女媧之腸”!其精巧之思維、邏輯,規畫圓、矩方直,竟可以達到如此之程度……這,簡直是“形”上的一種奇蹟!這女媧一族的數學,竟是以規矩為本,不涉及數!
這一個陣,從簡單到複雜,一步一步的構建。聽對方一點、一滴,一個步驟一個步驟的闡述思路,使祂、她清晰其中的每一步,每一個細節。知道為什麼要那麼做,也知道由此可以出什麼樣的結果。風塵靜默良久,說道:“我想試一試!”遂,便在虛空中定距、凝點,以神束線為規矩,在虛空中輾轉出一道道的軌跡,或者直線,或者弧線,定位、凝點——祂每一個點,每一個步驟都一絲不苟——
似比以往時候,任何一次成陣都要複雜——但,卻也比以往任何一次成陣都要精確——是一種不存在誤差的絕對精確。
細而密的電火花交織成一張規則的網,網整體看上去,是規則的幾何分形圖案,形狀卻像是一隻水中的水母,在空中輕輕的一躍,飄動,栩栩如生。一股空氣被電離之後的刺鼻臭味瀰漫開,水母幻化,成了長蟲、蛟龍、海帶、鳥兒……它就那麼隨意的變化,像是沒有什麼固定的形狀,隨心所欲。幾位女媧一族的女子見之驚訝不已,道:“女媧之腸有神,一日有七十二變化……風塵,你竟然一次就做到了!”
那不斷變化,如同虛幻一般的網,須臾之間就散去了形狀,消失的無影無蹤。風塵咂摸一下,說道:“女媧之腸,幾何形學至於此……你們為此,怕是付出良多!”
若是將“數”和“形”進行結合——以數研究形,或者以形表達數,這其中的難度自然會小很多。但女媧一族,卻單是以形,走到了這一步。相較於現如今的幾何學,毫不誇張的說,女媧一族的幾何學不僅僅沒有落後於時代,反倒是領先於時代的。韓莎眼睛亮亮的,她比旁人更能看出這一次風塵的“進步”:
女媧之腸讓祂的陣,更多出了一些內在的東西,於是也便擁有了靈性。尤為珍貴的,就是那種規矩的運用的嚴謹。
數、形結合,固然是一種捷徑,但卻也少了一種純粹。對於“陣”而言,無疑是難以精確的——因為缺少了相應的,精確的手段。現在,這一個短板沒有了。韓莎恭喜祂:“恭喜你了,寶寶!”
阿姆感慨道:“當真靈氣十足。”
又是一個“翌日”,“翌日”復“翌日”,“翌日”何其多?這地下的空間之中,生活安泰、祥和,就如桃花源一般,出了山谷,可以看到生長的茁壯的農田被這些女子弄成了各種奇怪的形狀,從天空看下去,有的像是鬱金香的簡筆畫,有的像是一隻三足鳥,天空有句芒不時的巡視、飛掠,各種地面常見的老鼠、貓、狗這裡也有。地面上沒有的蠑螈、只有一尺大小的恐龍……這裡還有。只是這“恐龍”頭一次見的時候,一點兒也不“恐龍”,名字也不是恐龍,而是被稱為“無翅鳥”——
因為它有著和鳥一樣的羽毛,身上也胖乎乎的,尾巴有著長長的尾羽,只是沒有翅膀。後肢類豬,卻非常的粗壯,前肢卻是鳥爪子的形狀,頭是三角形,很長,牙齒鋒利。
若不是阿彩將之抓了,用熱水燙後把掉毛,誰也認不出這是一隻恐龍。
風塵、韓莎也想不到竟然有這種口福:
這可是恐龍啊。
竟然成了盤中餐,肚中食……一邊吃一邊聽阿彩介紹,二人才知道原來這個小東西他們其實已經吃過了。就是粥中那些小肉丁。王佳樂這個小傢伙兒倒是無知者無畏,吃的滿嘴流油。阿彩告訴他們:“那種大嘎瑪(蠑螈)是不能吃的。有毒。不過可以做成藥,還能曬乾了弄一些粉……”嗯,雖然不能吃,但藥用是一方面,剩下的最大貢獻應該就是美容養顏當化妝品了吧?風塵以晶片和韓莎吐槽:“我覺著,幸虧女媧一族人少,不然太可怕了。這是蠑螈要絕種的節奏啊,也不知道中華鱘之類的……”
韓莎表示:“食物鏈頂端的存在絕對不是吹的。你想想看吧,一個可以創造人類的種族,即便是沒落了,又能沒落多少?”
阿彩和一個看起來只是比王佳樂大上三歲左右的小姑娘阿歡一起,領著風塵、韓莎和王佳樂這“一家子”滿洞窟的玩兒。從地上玩兒到天上,那飛天遁地之能,就如同是本能一般,分外的遛。等到了將傍晚的時候,所有人都閒下了後,便一起在打穀場熱鬧一下,請教、討論一番數學、陣法、修行,卻是讓人有種不知道時日流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