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番解釋中諸如“厚重”“忍受”之類的詞彙阿姆並不懂得,但她們的語言中,卻又有“厚”和“重”這些字,如此稍一推敲,意思卻並不難懂。阿姆聽完,才說道:“借用這樣的方法,磨礪精神、心靈。這的確是一種不凡的手段……如人不為寒、暑所動,不為聲色所迷,便可從心所欲了。”
韓莎吟笑,道:“這正是修真煉道、逆反先天的一種手段。”只是阿姆、阿彩卻並不知什麼叫“修真煉道”,什麼叫“逆反先天”。
阿姆、阿彩也無世人那種要面子的習氣,便直接了當的發問:“這‘修真煉道、逆反先天’又是什麼?”
韓莎柔柔的瞥了風塵一眼,風塵笑而不語。韓莎的手輕輕的搭在一旁王佳樂的肩膀上,一邊摩挲,一邊解釋:“人自打孃胎裡出來之後,就是後天。包含了一應的經歷、閱歷,人的一生,都是後天。所謂的‘逆反先天’就是由後天的狀態,達到一種先天的狀態,是人剛剛生出來的一種狀態,如同嬰兒一般。這一逆反的過程,要把後天的一應東西都全部拋開,破開後天的樊籬,全部拋開、放下之後,就能見道。”略微頓了一下,使二人消化一下話中的意思,才繼續講:“這人一出生之後,都是懵懂無知的,所見所聞,知識的構建,都是在無知懵懂之中建立,很是無序,逆反先天卻會重塑這些知識。就好像是一個雜亂的屋子被重新整理了一下,變得煥然一新。原本堆砌的滿滿當當、雜亂無章的地方,一下子被騰挪出了空間、餘地。這一逆反先天的過程,就是修真煉道的過程。真是真我之本,是意識之初;道是識、見、聞之,煉道的過程,就是一個整理的過程,祛腐存菁。意識呢……就是……”講到這裡,又不得不說“意識”——這裡可沒有這樣的詞彙。
不過,卻也可以解釋的清楚。
“若是能夠逆反先天,人便有諸多不可思議。是如寒暑不侵、百病不生,使身體活潑、健康、耐久等等……”
阿姆說:“原來這就是‘修真煉道,逆反先天’。”
韓莎說:“是!”
阿姆說:“這會兒太陽正好,咱們外面走一走吧!”便引了一行三人出了竹樓,沿著樓梯下到了地面,隨意行走,一會兒便沿著羊腸小路上了山。
這洞窟之中的環境,是洞中有山、山中有谷,山外有原,山處於原野的中心處,形狀就像是一圈掛在脖子上的小領帶。山勢很陡峻,但卻修出了一些道路——一些被藤蔓、荊棘覆蓋的地方特意被清理出了一條通道。雖然對於凡人而言,這樣的“通道”有和沒有是一個樣的,但對生活在這裡的人而言,卻已經足夠了。
她們掌握陣法,可飛騰虛空,有諸般能力。即便是不用飛的,依靠本身輕盈的身體上下,也是極為容易的。
阿姆、阿彩前面帶路,體態輕盈。風塵、韓莎二人亦是輕鬆,行於山壁之上,如履平地。王佳樂則是被風塵摟住了腰,攬著上去……
阿彩一邊上山,一邊和風塵、韓莎、王佳樂說話。
“山上有天柱,是從穹頂上面直垂下來的。那些天柱會滴落一些石鐘乳,我們經常會上來採集一些……”
天柱,實際上便是巨大的鐘乳石——這本來就是一個巨大的地下洞窟。頭頂上的天空也僅僅是投影罷了。上了一個山頭的頂端,然後就見到了一根天柱——下端都有一丈多粗,越往上越粗,就像是一座倒著的山峰。而天柱的下方,則是被人工挖出了一個池子,裡面滿是石鐘乳。在池子旁,還修建了一個四面通透,卻能夠遮風擋雨的單層木屋——因為這裡並不需要養牲畜,故而一層就足夠了。
據阿彩說,這樣的天柱一共有三十二根。分散在山谷的各處——不過她們只是在這一根天柱下面挖了池子,但卻也沒有挖斷,留下了接觸的根。
這些“天柱”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支撐這一方洞窟的作用,她們才不會為了一點兒石鐘乳,就把天柱挖斷呢!
雲生於山腰之上,置身於天柱之畔,眺望遠處,山內之谷、山外之原盡收眼底。天穹籠蓋之下,原野的邊界並不規則,一片蔥鬱,大致看來倒是“天圓地方”的。圍成山谷的山像是系在脖子上的小領帶,谷則像是一把鑰匙。天似穹廬,籠蓋四野,這一派祥和之下,卻是一個瀕臨滅絕的族群:
女媧一族。
女媧一族,何至於此?風塵不由問:“你們怎麼會只剩這麼些人?自孕之法,多生幾個孩子,也是無妨的吧?”
另外一個世界裡蘇阮的姥姥可是生了蘇倚、蘇婉這一對天才姐妹的。而且,那還是因為自己老了,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