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十四章 箜家母女的教育口

食過午飯,小憩之後,箜雲嵐作為地主,便帶著風塵、韓莎和師妹們針對太原的工商業、農業、教育進行了深入、細緻的考察。頗為原始,但卻整齊的醬油、醋坊,釀酒、基礎化工材料生產、中成藥製作、硝皮冶金……一些是本有的,一些是新鮮的,卻都煥發著生命力。工廠髒卻不亂,也不差;小學教授語文、數學、常識三門課程,老師有年輕的從初中輟學的學生,有留洋歸來的海龜,也有本地的老夫子、算命陰陽。幾乎所有識字的人,都被填補進了這個巨大的窟窿裡,其手段之詭異、路子之野,簡直是……令人“大開眼界”!

全國各地,就沒有路子敢這麼野的:

這是箜雲嵐父愁於太原一地的教育事業,教育開展時,箜雲嵐出的一個主意。要發展教育,就要整合現有的資源,師資不夠,那就努力的湊。正兒八經初小畢業的是少數,老夫子也不足數,那就好……和尚肯定都是認字的,道士也都是識字的。全部出來做“善功”,這樣的免費勞動力不用白不用。

看陰陽、算命的人就更別說了。這種人普遍自學成才,不僅僅識字,而且腦子還活泛,口條兒也不差。

而這些人,無論是語文、數學還是常識,都是能夠勝任的。

箜雲嵐的野,就在於她對於問題認識的清晰:

她知道當務之急要解決的不是“教學質量”的問題,而是要解決更加基礎的“識字”問題,培養出一批能夠認識八百常用字,能夠計算加減乘除,能夠知道一些機械、生活常識,勝任工作的“小學學歷人才”——能夠完成這一步,太原可以說是要比歐美都先進,無論是工人、還是兵員,都會是最有素質的。

箜雲嵐領他們參觀的學校就在太原城中,主要招收的就是太原城中工作的工人子弟,是免費的。

但第一不管飯,第二不管書本紙筆,第三不強制……這“三不”原則卻並不影響學校的招生——在大人們忙著工作的時候,孩子在學校裡學習總比在外面亂跑強。學點兒東西,未來也比只能吃苦力的這一輩人強。

在箜雲嵐的野路子操作之下,太原城內的教育投入是最少的。其中一所高階中學應該是投入的大頭、三所初級中學次之……

小學……可以忽略不計。校舍需要翻修了,來來來,做善功的時候到了。天天唸經不如手裡行善,什麼你說你不願意?信不信箜四爺堵住你的門,讓你廟裡斷香火?行善你都不願意,這和尚是假的吧?是不是偷偷幹了什麼壞事兒?咱們察察看!這做善功當然是義務的,給錢是壞人修行,她箜雲嵐義薄雲天的好漢子,是絕對不會幹出這種事的——所以,上課你來,修學校你來,還都是免費的。

那些陰陽先生、算命的也是一般,同樣是免費的。要麼免費去幫襯著教學、教研,要麼就感受一下箜家四小姐的手段,二選一……在這太原城裡,在這箜雲嵐真正可以橫著走的地方,不讓他們做生意,還不是分分鐘一句話的事?

所以,要說這太原城裡和別處最不一樣的地方是什麼?那就是在這裡,甭管你是專業的和尚道士,還是業餘客串,總之都不是不事生產的——不當和尚還能拿工資,當了和尚就是白工。本來,在一些差一些的年月裡,都是出家的高峰期,被箜雲嵐這麼一弄,哪怕是全國大亂,太原這裡也沒多少人選擇“出家”。

誰的腦子也沒坑!

效果卻是“立竿見影”的——獨特的考核制度。不依照學時來,而是採取的考核制。每一年裡,每三個月就會有一次畢業考核,只要完成學習目標,隨時可以申請,然後再透過統一考試畢業或者升學。當然,考核的要求是異常嚴格的,語文不允許一個錯字,可以塗改,但不允許出錯。數學不能有一次計算錯誤,必須是零誤差,才能夠畢業。而其中一些個“天賦奇才”更是會得到箜家的特別關照,從初中開始,負擔書本學雜費用,一路表現好,一路供養……然後,這些人就成了箜家未來的“中流砥柱”。風塵、韓莎聽說其中最為優異的一個少年,是半年內完成了小學學習,成功畢業。然後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完成了太原高中的學習,這樣的好苗子經過箜母的運作,聯絡自己在花旗國的好友,全部開闢綠色通道,跑到花旗國留學去了。

箜家針對這些留學生有特殊照顧,就在學校所在的城市中單獨買下了房屋,並且配備了管家,也算是半個家庭教師。一來免得他們無人看管之後,因為年少而放鬆自己,而來照顧學習之外的生活,關心他們的思想動態——

要時時刻刻進行鄉愁教育,要激發他們對家鄉的熱愛,學有所成要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