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1部分

家莊的魏老三,當時還不叫魏老三。任何一個見到這個總是穿著乾淨的衣衫,頭髮整理的一絲不苟,對大家很有禮貌的年輕人,都會笑呵呵的稱他一句魏三郎。

能寫會算,在魏大老爺家當倉房管事,家裡還有田地的魏三郎是莊子裡的女娘們追逐的物件。在魏家莊的年輕人裡,魏三郎是最有面子的。

如果土地兼併不會進一步的激烈化;如果魏大老爺真的像他宣稱的那樣是個慈善家;如果沒有倒黴的生在這個小冰河氣候全面爆發的年代;如果沒有那一場大水,如果沒有發生這上面無數的如果,魏三郎可能一直會是魏三郎。

魏三郎可能會變成魏三爺。甚至如果發生什麼匪夷所思的情況,他的孩子有幾個出挑的能夠考上功名的話,魏三郎甚至也有變成魏三太爺的可能。但是,如果的事情全都不僅僅是如果,這些如果都發生了。

就這樣,一場大水,讓原本家裡有著二十畝上好的水田,能在大地主家掙工資,娶了莊子上最漂亮的女人做老婆的魏三郎,最終變成了魏老三。

在朝廷對國家的治理能力全面衰退,土地兼併越演越烈的大環境下,在1624年發生在淮洲府地區的那場突如其來的大洪水面前,像淮安府受災的大部分地區一樣,魏家莊只有物資儲備充分,各種準備充足,房屋院牆堅固的大地主魏大老爺一家倖存了下來。

魏三郎和他的老婆孩子就這樣一起成了淮州地區的難民潮中的一員。

只剩下一條命的魏三郎一家還真是非常的幸運的。他們在隨著難民潮向南遷移的過程中遇到了復興黨的一個難民收攏小隊。幸運的魏三郎雖然在成為難民的三四個月裡已經落魄成了魏老三,但是他的老婆和十一歲的兒子在這場災難中倖存了下來,全家人從此一起成了復興黨治下的一分子。

經歷了流民生涯,見識了真正的人間地獄,原本愛面子講體面的魏三郎成了話不多,能吃苦,對於出力氣過生活,毫無怨言的踏踏實實的魏老三。在復興黨治下接受了訓練和安排,吃過去從未吃過的苦,捱過從未捱過的累,魏老三都毫無怨言的挺了下來。說實話,他自己都很佩服自己。

然而就在魏老三準備在復興黨治下把現在雖熱苦雖然累,但是卻非常踏實的平靜日子過下去的時候,他突然發現,原本那個把自己當成天來看的大兒子,在被複興黨領走參加了少年軍唸了書之後,對他再也沒有過去的尊重和依靠了。

到了這個時候,魏老三才知道,復興黨用每個月一塊銀元的價錢把自己的兒子領到外面讀了六年的書,自己那個原本把自己當成天來崇拜和依靠的兒子,徹底的不再是自家的兒子了。這個已經十七歲的年輕人,成了一個張口閉口都是他聽不懂的詞彙,對他的態度和想法毫無尊重和認同的復興黨的兒子了。

吃著復興黨的飯,穿著復興黨的衣,住著復興黨的房,領著復興黨的錢,魏老三心裡雖然有氣憤,雖然有埋怨,但是他能怎麼做呢?他當然沒有膽量也沒有底氣去針對復興黨。可是這個時候的魏老三也真正的明白了,自己和復興黨就不是一路的人,自己和復興黨想的就不是一樣的事情。

讀過聖賢書的魏老三就是落魄了,也總是知道並堅持著“女子無才便是德”,“男主內,女主外”,“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這些“大道理”和“真道理”的。畢竟當年他小時候在私塾裡讀書的時候,先生一字一句的教過他,並非常鄭重的告訴過他,這是聖人的道理。

魏老三這輩子最自傲的事情,就是認為自己比一般的農人更高貴,因為自己知道並且堅守聖人的道理。在復興黨治下過了六年的他雖然過得不舒服不愉快,總是和復興黨的幹部有衝突,可是他總以為復興黨也總要認同聖人的道理。

對於生活中復興黨的幹部對他不讓老婆去讀書識字的事情指手畫腳,對於生活中復興黨的人管天管地管空氣,連自己的老婆沒到衛生院了生孩子都要說個不停,魏老三總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忍一忍就算了。

可是直到他的大兒子在外面接受了六年的教育,變成了一個他眼中徹頭徹尾的復興黨,事事要和他對抗,句句要和他頂撞之後,魏老三才下定了決心,要把自己對復興黨的不滿發洩出來。

其實他也沒做什麼太激烈的事情。他只不過把他剛參加少年軍的二兒子,從農場少年軍的軍營裡給拉回家來,不讓他繼續去少年軍軍營讀書了。復興黨的教育補助自家不要了,這總不會不行吧?

可是,魏老三根本就沒有想到,原本他以為不過是自己家裡的事情的,自己不過是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