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的農場和養殖場的);不是王書輝開工廠,做生意,搞走私(他們也做相同的事情),而是王書輝對泥腿子們好的離譜。
在他們的眼中,王書輝絕對不是和他們一路的人,因為王書輝給了泥腿子們無數的好處(無償分地,低地租,低息貸款,高價收糧等)。
王書輝的所作所為,更是直接的威脅到了他們的實際利益。因為復興會公開執行的政策,他們手中的農奴大量流失。他們控制的泥腿子本來就因為頻繁的災害越來越不好管教,有了王書輝之後,這些賤民越來越難壓制了。
雖然他們不知道王書輝早就給他們標上了“反動派”,“需要被消滅”的標籤。但是,他們從自身的階級立場和利益出發,也逐漸的開始把王書輝和復興會看成是自己的敵人了。
對於敵人,人們總要做些事情,總要努力的去打擊和壓制,甚至去消滅他們的。
荊州地區的上層社會的人物們,自然也想要對付王書輝。可是,在他們整理了一下自己慣用的辦法之後,他們發現,他們平常的手段,對於王書輝全都不好使。
因為要對付王書輝,就必須從王書輝本身的身份出發進行考慮。他們發現王書輝的身份還真讓人有些頭疼。因為,他是郡王的女婿,郡主的丈夫,是個實打實的王室宗親。從他的身份上來說,他即是體制內的人物,又不是體制內的人物。這種人對付起來非常的麻煩。
甚至於,他們想起了曾經的一個住在荊州城內的,和王書輝一樣非常難對付的傢伙。那就是過去荊州城裡,理論上的地位最高的人物,遼王。
這位遼王殿下,和他的歷代祖宗一樣,對於四件事情最為在行,那就是吃喝玩樂。可是,偏偏這位只知道吃喝玩樂的遼王殿下,對於開買賣賺錢和掠奪別人的土地非常的拿手。在正德年間的時候,老遼王給荊州地區計程車紳們造成的痛苦不可謂不多。但是,大明朝對於藩王的政策就是,只要不涉及謀反,一般來說,皇帝對於藩王是相當遷就的。
好在到了嘉靖年間,因為當時的內閣大學士張居正和遼王府之間有著世仇。在這位強力的大學士的打擊下,整個遼王宗室徹底的灰飛煙滅了。末代遼王攢下的無數田畝土地,也都成了荊州士紳的囊中之物。
雖然遼王府已經滅絕,但是,末代遼王留給荊州士紳的印象是難以破滅的。那個時候,他們的土地被遼王府佔,店鋪被遼王府搶,面對著種種災難,荊州士紳對於皇室宗親的那種無可奈何,真的讓他們刻骨銘心。
這麼一想,荊州士紳們對於王書輝的印象就更加的敗壞了。可是,就像面對遼王他們沒辦法一樣,面對郡王女婿,他們一樣的沒辦法。
當然了,沒辦法指的是,不能直接出動人手攻擊王書輝(他們家丁打手的人數沒有復興軍多);也不能利用官員轄制王書輝(人家通著兩京內廷呢);也不能透過小吏為難王書輝(別說那些小吏不敢,就是敢這麼幹的也只有變成失蹤人口這一個下場)。但是,他們可以聯合整個荊州地區計程車紳們,一起孤立王書輝。
就這樣,在荊州士紳們的強力推動和宣傳下,整個荊州地區的各個州縣的地主、士紳和退休官員,都知道了王書輝的霸道和“邪惡”(指復興會的土地政策)。
復興軍在松滋縣面對的突發事件,就是在荊州地區計程車紳們的宣傳下,聚集在松滋縣城避災的,松滋地區的地主紳士們,對王書輝的到來做出的反應。
前往縣城執行引導災民任務的第十營第二連,除了李鳳鳴的第一排,因為沒有深入到縣城附近,而且在救人的過程中保持了足夠的警戒,所有沒有遭遇到什麼特殊的情況。但是,第二連的其他四個排就沒有這樣的好運氣了。
他們先後到達縣城附近後,就被藏身災民中的本縣士紳的眼線發現。等到他們開始救災的時候,突然,一群手持兵器的不明身份武裝人員(地主們的家丁打手),從緊閉的城門中衝了出來,衝向正在救災的復興軍小隊。
戰士們的反應完全是一種下意識的。在發現有不明身份的武裝人員向他們衝來的時候,戰士們就立即緊急集合,排成佇列。等到幾百個家丁打手,到達戰士們的步槍射程範圍時,士兵們立即就在士官或者高階士兵的指揮下,進行了輪排連續射擊。
縣城周邊的四個方向內同時出現了這樣的事情,固然,武裝人員的死亡和崩潰是一種必然。但是,災民們因為害怕和恐懼導致的大混亂,也一樣不可避免的發生了。
上萬恐慌的災民,四處逃竄。不少孩子、老人和婦女在這場混亂中受傷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