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突然發生的變化,全都不管用了。
聽到著王書輝制定新計劃的命令,第一營的參謀主任不禁有些愣住了。
不過,平常的訓練和學習在這個時候起到了作用,第一營參謀主任條件反射一樣的向王書輝敬了個禮並說道,“報告師尊,目前的情報不夠充分,需要派出特偵營對敵情進行偵查之後,參謀部才能按照情報,制定相應的計劃。”
王書輝聽了第一營參謀主任的回答,輕輕的點了點頭。之後,他立即釋出了,特偵營以黃家坪為中心,對周邊地區進行偵查的命令。
實際上,王書輝心裡已經對目前的情況有了一個大體的判斷。詹家寨和荊州衛聯軍總共才一千來人。這一千多人,在黃家坪被聚寨而守的黃家坪民兵隊,消滅了大約四百人左右。剩下的七八百人,已經成為潰兵了。這些分成幾股的潰兵,對建立了民兵隊的復興會各基地村,並不能產生什麼威脅。
在這個大前提下,王書輝認為,自己目前倒是可以把軍事工作放到第二位了。
。。。
第121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2
民間有一句老話,說的是“看孩子和種地,大家一般都會選擇種地。【閱】:3w。し因為看孩子比種地更加困難,更加辛苦。”
對於王書輝來說,政治工作,軍事工作和經濟工作。這三項工作中,雖然沒有一個工作是他有經驗的。但是,讓他選擇的話,他更願意做經濟工作和軍事工作。他認為,政治工作是最難做的。
當然,這裡的難和不難,都是相對的。從總體上而言,對於王書輝,這三項工作都不好做。
可是,就王書輝目前的能力來說,讓他帶領著復興軍打仗,雖然他自己不拿手,但是因為復興軍和這個時代的軍隊,有著全方位的代差的原因,他覺得自己可以勝任這個工作。
就經濟工作來說,因為有著時空門的幫助,初步建立起來的近代工業基地,不斷的生產出來的成本低廉的產品,讓王書輝做起經濟工作來也比較的容易。
唯獨就是政治工作,他覺得是千難萬難的。
理論和實踐之間的差距是巨大的。對王書輝來說,在這個時代裡,在意識形態領域上,他絕對是理論水平最高的。但是,政治理論和政治實踐,這兩者是完全不同的。
搞政治理論研究,面對的是書本,搞政治實踐工作,面對的是人。而做人的工作,王書輝真的不擅長。
現在,原本王書輝沒放在心上,復興會大部分人都視為大敵的詹家寨和荊州衛聯軍,極具喜劇意味的被一個基地村的民兵擊潰了。放在王書輝面前的首要問題,就不是軍事上的,也不是經濟上的了。
對內,王書輝需要抓住機會,一方面利用潰兵潰匪給周邊村鎮帶來的兵災,給復興會上下,上一堂現實的教育課程。另一方面,他還要趁著部隊進入各遭災村鎮救災的機會,擴大復興會的控制範圍。對外,王書輝則需應對,可能因為荊州衛指揮使苗偉常和錦衣衛荊州千戶所千戶包慧讚的死亡,隨之而來的複雜局面。
所以,王書輝即將需要面對的,無論是對內的,還是對外的問題,都是政治上的問題。
在自己的營帳中思考著即將面臨的問題,王書輝就覺得有些頭疼。自己和自己的那些學生一樣,都缺乏處理這些問題的經驗。
不過,王書輝從偉大領袖身上學會了一個道理,這個道理叫做“以我為主”(字面意義)。也就是說,在面臨複雜局面的時候,把精力放到自己的事情上面。只要把自己的事情解決好了,把自己的工作理順清楚了,把自己的實力實實在在的壯大了。外部的環境再怎麼複雜,那也是“敵人圍困萬千衝,我自巋然不動”的情況。
想清楚了這個問題之後,王書輝立即簽署了一份命令。在命令中,他要求復興會常委會抽調人員和物資,立即為即將開展的救災活動進行準備。寫完的命令之後,王書輝把檔案放到一個不鏽鋼細桶中,交傳令兵。很快,傳令兵騎著馬,在兩個騎兵的護送下,離開了袁家畈復興軍第一營的駐地。
看著三個人兢兢業業、斜斜歪歪的騎著馬離開營地。王書輝的嘴角直抽抽。他心裡不禁產生了“什麼時候才能把腳踏車生產出來啊”的想法。要知道,騎馬傳信,可是在古代社會里唯一的快速通訊方式了。什麼“八百里加急”,“六百里加急”,可不是用飛機火車送信的。那完全就是靠著四條腿的動物往死裡跑。
無論是在現代還是在古代,騎馬可是一項專門技術。不是說,隨便叫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