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良玉的眼睛順著長江向下遊望去,好像想要透過無數的山山水水,看到王書輝的心裡去一樣。
“革命,就是要變革一切不合理的東西。無論是文化習俗,還是語言文字,或者是生活習慣,凡是對存在不合理的東西進行的改變和更正,都是一種革命。這就是我們復興會對於革命這個詞的定義。”
夜裡,在涪州碼頭秦良玉的大帳中,復興會長江船隊政委,負責對石柱土司方面聯絡工作的復興會官方聯絡員呂嶽,正在回答秦良玉的問話。
從石柱土司到重慶府,原本要透過陸路走十幾天的工夫。可是,如今使用了復興會的蒸汽船,整個路程被縮短到了幾天的時間。因為船隊一直在全速前進,所以,不過是一天時間,整個部隊就到了涪州。
秦良玉實在無法讓自己的心裡感到安心,所以,她讓自己的兄弟和兒子陪同,連夜召見了復興會代表呂嶽前來問話。呂嶽剛剛坐下,她就直接的向他問起復興會說的“革命”是個什麼意思。
看到對面的三個人臉上都露一副疑惑的神情,呂嶽繼續解釋道:“我們王老師(王書輝的第一批學生稱他為師尊,後面的學生都被王書輝矯正了對自己的稱呼)教導我們說,事物是在不斷的發展變化的。所以,人的想法和做法,也必須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
“幾千年前,我們的老祖宗還在過茹毛飲血的生活,可是今天我們已經可以使用火來煮菜做飯了。幾千年前,我們的老祖宗還在過著刀耕火種的生活,可是今天我們已經可以用鐵做的的農具幹活,把水從江河湖泊中用水車提上來進行農業灌溉了。”
“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說,發明了火的老祖宗,就是對過去茹毛飲血生活的一種革命。發明了鐵,發明了水車的老祖宗,就是在對過去刀耕火種生活的一種革命。人類不斷的向前發展向前進步,都是伴隨著無數的革命的。這就是我們復興會說的,革命無處不在的道理。”
“老師真是大才,這樣的道理他老人家都能想得出來。真是了不起啊!”
馬祥麟現在幾乎是王書輝的腦殘粉了。白天的時候,他學了好幾首復興會的革命歌曲,被這些歌曲一影響,馬祥麟對王書輝的敬仰之情直線上升。
所以,一聽到這是王書輝說的道理,一半是因為覺得這話裡面確實隱含著實實在在的道理,一半是對王書輝的崇敬之情。讚揚肯定的話,馬祥麟是脫口而出的。
“這話倒是有很大的道理。不過,馬上就要和其他的友軍接觸了,那些歌你們還是先不要唱了,免得給你們家老師招來不必要的麻煩。”
馬邦屏不知道自己的妹妹為什麼大晚上的召見覆興會的代表,但是,他還是從官場上的角度出發,對呂嶽進行了提醒。看到呂嶽謹慎的答應了自己的要求,馬邦屏就讓呂嶽回去了。
等到自己的外甥馬祥麟興致勃勃的和呂嶽離開了大帳,馬邦屏和馬民屏都疑惑的看著秦良玉,希望能夠從她的嘴裡聽到她突然召見覆興會代表的理由。
。。。
第172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4
“不是我要鬧革命,不是我們復興會要鬧革命。革命早就蘊藏在人民當中了,我們復興會要做的事情,是要領導和組織人民,一起革命!”
——1622年·王書輝·《造反和革命是兩回事》
看到自己的兄弟一起望著自己,秦良玉臉上露出一種難以形容的表情。她用一種沉重的語氣對秦邦屏和秦民屏說道:“發如韭,剪復生;頭如雞,割復鳴;吏不必可畏,小民從來不可輕。”
秦邦屏和秦民屏不知道為什麼秦良玉突然唸誦起這段東漢樂府來,這首樂府民歌明顯和剛才討論的問題畫風不符。所以,頭腦簡單的秦民屏對秦良玉說道:“三姐,你怎麼突然異想天開的想要和復興會的呂小子討論起學問來了。”
“革命不革命的,我記得那是《周易》裡的東西吧。復興會的那群小子,最多也就是會寫字能算術而已,你要討論學問和他們哪裡討論的著啊。你沒聽呂小子說麼,就是王家侄兒的學問也大有問題。連我都不如呢。連革命的出處都不知道,還什麼刀耕火種茹毛飲血呢,實在是不著邊際。”
秦葵老先生曾經對自己的四個子女進行過評價。他評價大兒子秦邦屏是,“詩書粗通,有勇無謀,馬前卒也!”。他評價二兒子秦邦翰是,“尋章摘句,不通世故,一腐儒也!”。他評價小兒子秦民屏則充滿了寵溺嬉笑,說他是“黃口稚子,不可傳家。”
只有對自己唯一的女兒秦良玉,秦老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