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完全沒有發現。這麼大的園子,各處房屋又都破敗不堪,父女倆誰會沒事幹了,跑到最後邊靠著山的後花園裡轉悠呢。
王書輝作為現代人,有比較明確的產權意識。透過和朱由梓的交流,他發現,朱由梓父女實際上也不是這座枝江王別園真正的主人。別園的所有權是屬於枝江縣縣衙的,他們父女倆根本就沒有枝江王別園的產權。
王書輝知道,枝江縣縣衙之所以把這座別園送給朱由梓家居住,原因就是這種規模的房屋,又全都破敗不堪,又是地處荒村野店的位置,周邊的土地有又沒有耕種價值,想要發賣也沒有那個冤大頭會花錢去買。但是一旦他出錢出力,把枝江王別園重新修繕起來。以封建官僚貪腐成性的作風來看,他們肯定會把修繕好的別園奪走。所以,王書輝決定,出錢把枝江王別園和附近的荒地買下來之後,再開始進行建設。
所以,王書輝和朱由梓翁婿兩人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到枝江縣衙走一趟,把王書輝的落籍問題和枝江王別園的產權問題落實下來。
無論是古代人還是現代人,出門辦事都是要講究個排場的。作為現代人的王書輝認為,排場就應該是香車美女這類東西,而作為明代人的朱由梓看來,排場是靠人的多少來支撐的。朱由梓活得雖然落魄,但是小的時候見過自己的祖父末代枝江王的排場。即使是自己的父親,沒有繼承到王爵的枝江王世子,也是有很大的排場的。當然,朱由梓家現在的落魄,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這些排場造成的。
王書輝和朱由梓都知道,想要到政府機關裡去辦事情,沒有一定的排場,是壓不住陣勢的。所謂落地鳳凰不如雞,別說朱由梓只是個空筒子沒爵位的王族,那些正經的藩王們,要是沒有政治上和經濟上的實力支撐,又有哪個當官的會放在眼裡呢。
在翁婿兩人達成了共識之後,搞排場就成了一個很重要的事情開展起來。
朱由梓也不是完全沒有親戚的。朱微妏的母親一家,原本是枝江王府的世僕,枝江王除爵之後,老家人一家還一直不離不棄。後來也是老家人去世,嫁給朱由梓的老家人的孫女也去世了,朱由梓家完全破敗,沒有財力維持那些家人的生計。在這種情況下,朱微妏的那些舅舅外祖之類的親戚才全都離開朱由梓家,到別處去謀求生計去了。
朱微妏的母親有兄弟七人,她是她家最小的孩子也是唯一的女孩。朱由梓的這七個大舅哥,全都在附近的漁村生活,做漁民的也有,做獵人的也有,教書的也有,做賬房的也有。雖然也經常接濟朱由梓父女,但是因為生存壓力巨大,也是有心無力。他們這七家人也都是在生存線上掙扎。好在朱由梓掏上了個有錢的女婿,在準備排場的第一時間裡,朱由梓就想到了自己的七個大舅哥。
王書輝對此倒是沒什麼異議。只不過第一眼看到這七個人,千篇一律的面黃肌瘦,在零下幾度的冬天裡也衣不蔽體的樣子,給了他很大的衝擊。王書輝也沒想太多的東西,晚上回了趟現代,運了一大車服裝糧食回來。看著最大年齡有六十多歲,年齡最小也有三十來歲的七個孃家舅舅,流著眼淚大碗大碗的吞嚥白米飯的樣子,讓王書輝心裡對於在明朝末年改天換地的信念堅定了不少。
白米飯紅燒肉吃得飽,穿衣服穿了王書輝從現代買回來的棉衣棉褲,七個孃家舅舅的精神面貌也好起來了。原本王書輝還有些擔心那些現代樣式的服裝會成為一個障礙,沒想到這些舅舅們根本沒什麼異議,接受的相當快。實際上想想也是,社會底層的老百姓們,又有幾個會在乎衣服的樣式的,但凡能夠吃飽飯穿暖衣,老百姓就會相當的滿足。
根據王書輝瞭解的歷史,明朝滅亡之後,清朝在中華大地上推行的剃髮易服。別說幾千萬老百姓沒有幾個反對的,就是那些成天吵吵著祖宗之法,有事沒事就要提一提孔聖人的地主官僚們,不也都把自己的腦袋剔得像雞屁股一樣,而且還都一個個的特別積極。王書輝讀過的歷史資料裡,提出在全中國推廣剃髮易服的,還不是滿清蠻族,反倒是一個叫孫之獬的中過進士做過翰林的漢族官僚。
老百姓的想法相當簡單,你給我吃飽飯穿暖衣的機會,我就會全力的支援你幫助你。王書輝的七個孃家舅舅立即就進入角色,還沒等王書輝吩咐,就開始自己動手收拾起王府別園的環境起來。憑藉七個人當然不能承擔這麼大的工程,而且只有七個人也撐不起朱由梓說的排場。
王書輝從未來的需要出發,讓幾個舅舅去到枝江縣城附近蒐羅人力。聽到有人僱人,又管吃管住,不管男女老少都要的訊息,原本在枝江縣城附近,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