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改革又問道。
“臣在。”畢自嚴立刻站出來答應道。
“此次萬里大戰,我大明的榮辱興衰在此一舉,糧草,餉銀方面,戶部可要做好準備,可有問題?”楊改革問道。
“回稟陛下,沒有問題,臣保證供應足夠的糧草,不會誤了我大明朝的社稷的,陛下放心。”畢自嚴帶著一些jī動說道,看到同仁即將功成名就,他也是由衷的為同仁感到驕傲。說道糧食,畢自嚴知道的,實際皇帝早早的就在佈局了,糧草早已在一兩年前就開始準備了,最近更是大規模的向邊關輸送糧食,更是做足了準備,他戶部實際不過是打個幫手罷了,至於餉銀,他戶部更是個打幫手的,這邊關大戰,支出高達千瓦,他戶部就是把今年收進來的錢全部發軍餉也不夠,實際,還是得看皇帝的。
“好……此事關乎我大明興衰,諸位卿家,各部,各衙én應該鼎力協助,不可刁難,懈怠此事……,他rì滅東虜,固國本,諸位都是大明的功臣……”楊改革總結道。
“臣等遵旨”眾臣呼道。
這實際應該是一個充滿著jī情的場面,可實際,楊改革依舊有些索然無味,按部就班,沒有壓力,沒有動力,那裡來的jī情呢?這似乎就是玩了一盤戰略遊戲一般……
……
散了會。
楊改革又把孫承宗,施鳳來,韓爌叫到乾清宮暖閣,進行更小範圍的商議。這三位都是有相當能量的閣臣,實際是孫承宗和韓爌更有能量,施鳳來還是佔了首輔的光,否則,未必會和這兩位有相當的能量。
“幾位卿家免禮……”簡單的行禮過後,楊改革說道。
幾個閣臣都看著皇帝,不知道皇帝找他們來有什麼事。貌似都是皇帝的心腹,實際還是有區別的,孫承宗才是真正的心腹,施鳳來就是傳聲筒,韓爌頂多算半個帝黨,幾人互相看了一眼,又看向皇帝。
“朕把幾位卿家召來,是有一件事,要和幾位卿家商量一下,……幾位卿家看看這個……”楊改革ō出一本奏本,給了施鳳來。
施鳳來看過了,又給孫承宗看,孫承宗看過了,又給韓爌看。
“幾位卿家如何看此事?”楊改革見幾人都看過了奏本,問道。
對於這忽然冒出來的事,施鳳來有些拿不定主意了,到底是同意此事呢?還是持否定態度?怎麼同意?怎麼否定?還得要看這事是對是錯,看又怎麼判斷這件事是好是壞?施鳳來糊塗了,不過再想想,這洪承疇好歹也是帝黨的人,是陝西種番薯出身,如今當了遼東巡撫,更是得陛下看重,應該算做帝黨中人,那他說得話,搞不好還是皇帝的意思,想到這裡,施鳳來心裡有底了。
“回稟陛下,臣以為,強化關外戶籍管理,臣覺得有必要,關外百姓持槍,臣覺得也有必要……”施鳳來說道。這個奏本上的事,是洪承疇上的關於加強遼東戶籍,槍支管理方面的奏本,說的是凡是rì後移民也好,到遼東做事也好,大明百姓都需要學會使用槍支,都要有一定的自衛能力,也就是把軍官長期化,加強化,當然,槍支的管理就必定涉及到一個戶籍的問題,所以上的是關於戶籍和槍支這兩方面的事。實際戶籍又涉及到稅收的問題,加強戶籍管理,實際暗地裡還是說得加強稅收管理,讓大家都要jiā稅,別隱匿人口逃稅,說得更遠一點,則是為殖民考慮。
“回稟陛下,臣以為,關外百姓持槍,以目前的情況來看,是有必要的,效果也還不錯,藏兵於民,對於我朝控制遼東,也是有好處的……”孫承宗也持了肯定態度。
“回稟陛下,臣以為,如今為了對付東虜,為了防備éng古人,關外軍管,百姓持槍自然可以,可如果rì後掃清了東虜,如果還讓百姓持槍,只怕不好管教百姓啊”韓爌說出了一些不同的見解。
“掃平了東虜就沒有威脅了嗎?我朝即便如今打這個萬里之戰,頂多不過是掃平東虜,掃清林丹汗和éng古右翼諸部,這遼東的白山黑水之間,朕聽說,還有不少的生nv真,即便是東虜也未必管得到他們,遼東之北,更是有著漠北草原的éng古諸部,我朝以前的奴爾幹都司諸部,rì後遼東成了熟地,難免遭到窺測,百姓如不保留血xìng,沒有武器自衛,不對那些野蠻人持壓倒態勢,豈不是又要養一個東虜出來?”楊改革反問道。
“陛下說得有道理……”韓爌被皇帝教訓了一通,連連告饒。
“……還有現在的皇協軍,卿家以為現在他們安生,以後也會安生嗎?只怕未必,如我大明不對他們持壓倒的態勢,他們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