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於中國目前流通的貨幣不但有傳統的紋銀和方孔銅錢,而且還充斥著大量的外國銀元,以及各省自鑄的銀元,這些各種各樣的貨幣之間並沒有固定的兌換率,中國市場上貨幣流通之混亂,世界罕見。尤其是各省官辦的或私營的錢莊和票號以及在中國的外國銀行都在發行紙幣,這樣就使得中國的市場更加的混亂。這種貨幣流通的混亂狀態極大地阻礙了中國工商業的發展,甚至於在中國作生意的外國商人對這種混亂狀況都感覺到“難以忍受”,英國和美國在同“華夏共和國”重新訂約時就向李鴻章等人明確提出,中國必須改變目前這種貨幣制度的混亂狀態,要求新的中國政府實現貨幣“標準化”,甚至提議中國採用“金本位制”的貨幣制度。
混亂的貨幣制度不利於中國民族工商業的發展,不但中國的好多商界人士已經深刻意識到了這一點,而且中國政府的好多官員的看法也都一樣。因而這次在北京召開的“全國工商界代表會議”上,好多省的商會代表強烈要求統一幣制,並在集體討論之後向李鴻章提交了“請願書”,要求政府制定統一的貨幣政策,“以解民間通貨不暢之積弊”。
“全國工商界代表會議”還向李鴻章提交了幾份“備忘錄”,裡面有經過各省商界代表討論後給出來的幾種貨幣制度的備選方案,以供政府選擇。
李鴻章接到請願書後不敢怠慢,由於他對這個貨幣制度該用什麼標準好也是心中無數,他特地還請了幾位對中國這方面很有“研究”的外國專家來進行諮詢,這幫外國人經過研究之後給李鴻章出了一個方案,這個方案大體上是這樣的:
因為世界銀價下跌的關係,中國目前的貨幣制度應該和國際接軌,採用金本位制。)雖然採用金本位制,但黃金貨幣不應該在國內市場上流通,只能作為國家的貨幣發行儲備和支付外國之用。
雖然採用的是金本位制,但在中國的國內市場,應該以銀幣作為標準貨幣。
按照目前中國市場上的現狀,金與銀之間的最佳兌換比率應該是1比36。
做為標準貨幣的中國銀幣,應該和現在中國市場上流通的外國銀元大體相當。
這幫外國專家弄的這個方案,在孫綱的“專業眼光”看來,已經有一些“虛金本位制”的意思在裡面了。
而且這些外國專家還建議,為了監督新的貨幣制度的採用,中國應該僱傭外國人來幫助實現中國的新貨幣政策。
因為李鴻章對貨幣制度的事情並不是太瞭解,所以他也不敢確定這個方案適合中國目前的經濟狀況,李鴻章把這個方案又傳回了“全國工商界代表會議”,讓各省商界代表討論,結果這些人有的支援金本位制,有的支援銀本位制,居然沒辦法達成一致。
但最後經過投票表決,最終確定的是銀本位制。
畢竟在中國,白銀作為主要流通貨幣,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了。
傳統的力量是很大的,在中國,尤其不容易改變。
確定了使用銀本位制之後,關於新的貨幣採用什麼樣的標準,又起了爭執。
那就是,究竟是使用幣值為“一兩”的標準銀幣好呢,還是採用約等於半美國銀元的“一元”標準銀幣好呢?
關於貨幣制度的討論,現在集中在了這個貨幣標準的問題上來了。
雖然這個問題李鴻章還沒有拿到政務院會議上進行討論,而訊息傳到了政務院另一位參政張之洞的耳朵裡後,張之洞表示反對採用金本位制,支援銀本位制的方案,並且明確表示,中國應該採用“庫平銀一兩”的標準銀幣。
是一個網路上不可多得;純綠色的免費全本小說閱讀網。
(四百零三)廢“兩”改“元”
(四百零三)廢“兩”改“元”張之洞的建議採用“庫平銀一兩”的標準銀幣的理由是,中國人納稅都是以“兩”為基礎,而且民間日常使用的都是銅錢,只有在納稅和大宗交易時才使用白銀,而銀元的成色不足,流通時將被認為是一種不足值的貨幣,在民間流通可能會受到抵制,等等。'中文'
而且張之洞還指出,世界銀價下跌雖然不利於中國償還外債,但有利於促進中國的出口並限制進口,在對外貿易上對中國有一定的好處。
應該說張之洞的想法不是沒有道理,而且張之洞在對外貿易方面能有這種見識,這在當時可是非常了不起的。
後世的日本錢的匯率為什麼會定得那麼低,其實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促進出口貿易。
孫綱雖然在後世的身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