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與中國進行了大量的貿易活動。'中文。cn。com'由此可見,清朝與周邊國家的這種“宗藩”關係和近代西方國家間的那種表面上“平等”,而實質上卻是“弱肉強食”的國際關係有著本質的區別;和西方殖民國家的“宗主國”與“殖民地”之間的那種控制與被控制、壓迫與被壓迫、剝削與被剝削、掠奪與被掠奪的關係更是有著不可同日而語的天壤之別。即使在清朝“閉關鎖國”期間,和屬國的這種聯絡也沒有中斷,只是到了十九世紀下半葉,清朝國勢漸衰,在西方殖民主義國家的侵略下,這些屬國漸漸的喪失,但基於傳統文化上的認同感,這些國家還極力的保持著和中國的“宗藩”關係,象緬甸儘管已經成了英國的殖民地,但英國仍然不得不允許緬甸在一定時間繼續向中國“朝貢”。
現在,大清王朝已經由新的“華夏共和國”所取代,中國傳統的這些宗藩國失去了“朝貢”的物件,如何重新“定位”和中國的關係,是擺在這些中國的前“屬國”面前的一道難題。
而孫綱提前留了“後手”,透過自己在朝鮮的北洋方面的代言人“美女學生”金舜姬,成功的解決了朝鮮和中國的藩屬關係問題。
在“己亥之亂”發生之後,朝鮮國內很快就知道了訊息,朝野上下頓時一片震恐。朝鮮國王李熙大驚失色,派人向在釜山地北洋水師提督葉祖圭問計,葉祖圭雖然已經提前知道了訊息。但也不敢擅自決斷,後來等到孫綱把在北京的朝廷主要官員都接到了旅順。成立“北洋共和政府”後,金舜姬按照孫綱的指示,以她地特殊身份在朝鮮軍政兩界及王室間進行了“溝通”,才讓朝鮮在因中國內亂造成的恐慌情緒中穩定下來,朝鮮國王李熙表示。“中國有難,朝鮮為中國屬邦,絕不坐視不顧”。指示朝鮮軍政當局做好戰備,“備中國不時之需”,於是就有了後來朝鮮海軍協同北洋艦隊作戰以及金舜姬親率朝鮮軍隊3000人進入中國境內幫助中**隊阻擊俄軍地行動。
“華夏共和國”成立後,朝鮮率先表示承認,但對於朝鮮應該同中國居於什麼樣的地位感到“困惑”,孫綱隨即讓金舜姬轉告朝鮮國王,中國和朝鮮仍然是“唇齒相依”的“兄弟之邦”,既然大清王朝已經不存在了。中國將和朝鮮建立“平等”的外交關係,用來取代以前的“朝貢”關係。
朝鮮國王李熙知道後放心之餘也十分感動,立刻派使團前往中國道賀,遞交國書,“慶賀中國共和重生,並與中國約為盟邦,互助互援,永世修好”。中國和朝鮮以簽訂《平等友好互助條約》地形式確定了兩國新的外交關係。
朝鮮是中國最重要的屬國之一,在朝鮮地“率先表態”之下,琉球王國接著響應。中國的另外幾個已經和清朝實際聯絡不多的屬國暹邏、緬甸、尼泊爾等國也紛紛向中國派遣使團。重新和中國建立了平等的外交關係,取代從古時延續下來的“朝貢”關係。
中國和周邊國家的關係史上。也就此揭開了新的一頁。
對孫綱來說,這些周邊鄰國重新和中國建交,有助於中國以這些友好國家做為屏障和助力,抵禦西方國家的蠶食。這些周邊國家對中國以後地發展,有著很現實的戰略意義。
對這些國家來說,和已經開始逐漸強大起來的中國結好,也有助於防止他們自身被西方列強吞併。
遠的不說,象朝鮮為了對付日本和俄國的潛在威脅,和中國走到一起是必然的,也是現實的選擇。
象尼泊爾依託中國,不但能夠保護自己,而且一個獨立的尼泊爾作為中國****地區的屏障,對中國來說,也是必不可少的。
中國現在透過“平等友好互助條約”地形式,正式取得了在朝鮮和琉球地駐兵權,將中國的海上防線擴大到了外海,對保護中國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也有著深遠地現實意義。
“你的事忙得怎麼樣?”這一天,孫綱看到自己的愛妻馬也和自己一樣的在忙,而且一副愁眉深鎖的樣子,不由得問道,“可別把自己累壞了,不是又出什麼事了吧?”
“倒不是出了什麼事,經濟的問題,不是象你那裡軍事方面的事情那樣,你知道了發展的方向,按著正確的道路解決就行了。”馬說道,“記得我和你說過的那個關於錢的事情吧?你不是還在銀行幹過好多年嗎?這回幫我出出主意吧,你們都是參政,張大總督那裡,恐怕你得幫我去溝通一下。”
“怎麼回事?要我去找張之洞老爺子溝通什麼?”孫綱聽她這麼一說,不由得奇怪地問道,
馬告訴孫綱,現在關於中國的貨幣制度的標準,一直無法確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