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7部分

誤,有何面目再見中堂?”嚴復嘆息著說道,

“那有什麼,中堂知道你的心意,是不會見怪的,你們共事多年,你對他的瞭解,應該比我清楚。”孫綱說道,“我再問先生一次,先生可肯助我?”

嚴復點了點頭,孫綱看見眼鏡片後面的那雙眼睛,似乎有些溼了的樣子。

你知道嗎? 的彈窗廣告是每30分鐘才出現一次。

(四百三十九)“我們”的銀行

(四百三十九)“我們”的銀行歡迎光臨

在做好了嚴復“大神”的工作之後,孫綱安排給了嚴復兩個職務,一是在軍務部負責全國的海軍學校事務,在一個就是在禮部教育司任副司長,和梁啟超譚嗣同一起,負責開展全國的基礎教育工作。'中文。cn_com'

在嚴復的提議下,孫綱把北洋船政學堂、北洋武備學堂和天津水師學堂合併在了一起,成立了新的“北洋海軍學院”,校址設在了大連,作為培養中國海軍後備軍官的高等學府。

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嚴復指出,中國現在的軍事教育制度裡,過於偏重理論和技術知識,忽視了軍人氣質的養成,這對中**人的培養非常不利,因為在這種制度下培養出來的軍官和技術士兵,往往是高分的好學生,但缺少刻苦堅韌的精神和氣質,在未來險惡的戰鬥環境當中,可能並不是一個好的戰士。

真正的戰士,應當具有高度的自信心和對國家人民的責任心,以及成為國家軍人的自豪感,在保衛國家的戰鬥中具有勇敢頑強的拼搏精神,和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甘願犧牲自己的犧牲精神。

嚴復把他的“新民德”的理念,首先運用在了中**人的氣質培養上,而且把中國傳統文化當中的“忠君愛國”的觀念,巧妙的轉化成了對國家和人民的熱愛的“愛國愛民”觀念。

據報紙報導,一些記者曾經看到了中國的軍事學校每當軍士生集訓時,有軍官問:生人之有氣。而亡者無之,何為氣?”眾軍士生皆答:“浩然正氣!永存天地!”又問:“國家,何國在前而家在後焉?何國破即家亡?”眾軍士生答曰:“國在家在!國亡家亡!”又曰:“我輩軍人,生於華夏,長於神州,得民之厚贍,當以何為報?國家養士經年,所為者何?”眾軍士生皆三呼:“保家衛國!”其聲響徹天地,儀容壯肅,西人觀之。皆歎服不已,曰:“不意中國人能如是。”

新一代中**人的培養,就這樣地開始了。

在嚴復和譚嗣同梁啟超等人的主持下,中國各省在原有的武備學堂的基礎上又開辦了多所高等軍事學堂。這些高等軍事學堂名為“軍事學堂”,其實教學課程不僅限於軍事,因為這些高等軍事學堂還下設了好多中學堂和小學堂。專門教授重要的基礎課程,小學堂吸收16歲以前的兒童入學,中學堂吸收16歲到2歲的有一定文理基礎的青年入學,學生在高等軍事學堂學習三至四年後,多數將進入到國家和各省地方機構及各行各業工作,“選成績優異,聰穎好學之士出洋留學深造。以求成學有專長之大器,為國重用”。

為什麼要這麼做,嚴復的理由是,目前國家的財力有限,一下子在整個中國普及基礎教育有一定地困難。而且民間還有守舊勢力的阻撓,不如先以開設國家急需的軍事院校為主,“以優秀軍人為儕民之表率”,而軍事院校其實不光只講軍事,與國家各行業息息相關之基礎知識都要教授,用“以點帶面”的辦法,為以後全面施行基礎教育打下根基。

而且嚴復還主張,利用好民間地“私塾”資源,採用強制性的措施在中國普及“識字率”,規定“民不讀書。罪其父母”。禮部派員不定期對各省市地方進行檢查,國家以法令的形式推行“強制教育”。達到在中國消除“文盲”地目的。

對於嚴復的這個建議,李鴻章和張之洞等人都十分贊同,而且由各省代表組成的“議政院”也對此十分的支援,但度支部對此表示擔憂,因為中國目前財力有限,如果想實行嚴復提出來的這些計劃,中國每年在這方面的固定投入將達到200萬銀元以上,一開始還好說,但時間一長恐怕難以支撐。

孫綱知道後則斬釘截鐵地說,“教育為一國重務,子孫萬代之大計,絕不可不辦”,他表示即使是“砸鍋賣鐵”也要弄出錢來辦教育,他還說準備在發行的海外公債當中撥出一部分教育專款用來實施這個計劃,幫助度支部解決問題,他的表現讓代理度支部長的孫家鼐十分感動,經過商議,教育專款由孫綱在海外公債當中幫助解決一部分,度支部解決一部分,再號召民間捐助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