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戰爭最劇之世界”,唯有普及“軍國民主義”才能挽救中國於危亡之中。倡導“軍國民主義”不僅可以抵禦外辱,而且也是建立現代國家的必備條件。現在中國面臨著外國入侵的現實威脅,則以“尚武”為目地的體育精神就應當被列為貫徹到國民教育當中的重要措施之一。“凡各中小學堂各種教科,必寓軍國民主義,俾兒童熟見而習聞之”。為了體現對學生體育的重視,國家應該重視各種體育運動會的舉辦。新式學校教育的特點在於統一的學制,學生的身體健康應被納入標準化的規制中。“入學年限為四年,教授日數每年四十五星期,教授時刻每星期三十六點鐘”;“所定讀經講經鐘點,悉用中學堂例,每星期讀經六點鐘,講經三點鐘。”鐘點時間的運用“不但及於教育制度的結構化,同時也塑造著其中每一個教化性身體的活動”,學校教育體系應當成為“我政府進行國民身體精神改造的一個最具體的動作”。象對於政府當局已經採取的禁絕鴉片和禁止婦女束胸纏足的措施,還應該加大力度,不能只侷限於城市,還應當深入到鄉村。
孫綱和蔡鍔討論後認為,對於現代的國民而言,比健康體魄更為重要的應當是健全的精神,一個不具有公共精神、權利觀念和愛國意識的人不可能成為合格的國民,也不可能成為現代民族國家建設的社會基礎。
作為一個穿越,孫綱知道,國家觀念淡薄的中國式“看客”曾經是魯迅先生筆下譏諷的物件之一,也是促使魯迅先生棄醫從文,決心以文學的力量喚醒中國的民眾的重要原因。
對於這個時代的大多數中國民眾而言,因為他們受傳統封建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