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原本並不如意,仕途悲慘,而一下子,俱都成為了未來的官場明星。只要運氣好,便是將來入閣,也不成問題。
他們當然不是突然鴻運當頭,而是天子蓄謀已久,這些人本來就是官場的另類,給予這樣的安排,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個機會,假若太子登基,他們就是帝師,絕不可能和現在的大臣們同流合汙,因為他們和東宮已經聯絡在了一起,想不想飛黃騰達,就看自己能不能保太子登基了。
可是問題又出現了,誰是太子?
現在嘉靖朝,並沒有太子,既然沒有太子,那麼設詹事府官員,又有什麼意義?
這裡頭就有名分的問題,好在現在大家的注意力都在對徐謙的口誅筆伐上,暫時也顧忌不了這個。
與此同時,方獻夫也入朝了。
宮中召張璁入閣,張璁再三不肯,最後勉強同意,可是這老傢伙是個人精,磨磨蹭蹭的上路,人家是從運河進京,偏偏他是從陸路,這一耽擱,就是兩三月過去,據聞在北通州,他還以身體不好的名義歇養了幾天,可是立皇子為中山王的聖旨一來,張璁似乎一下子來了精神,飛快就往京師趕來。
抵達京師之後,張璁入宮覲見,整個京師的政局,隨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除了楊廷和為首的舊黨還有徐謙的新黨之外,以張璁為首的一股勢力立即竄起,他們從前多有不如意,大多數人都被死死的打壓,尤其是在大禮議之中,沒少受白眼,被壓了七八年,而現如今,終於登上了舞臺。
徐謙甚至懷疑,嘉靖放任楊廷和等人打壓這一批人,一直保持沉默,等的就是今日,因為這批人投機失敗,最後成為了大禮議事件的犧牲品,也正因為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