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裡上一課吧。”
毛紀重重點頭,表面上下定了決心,心裡卻還是有些忐忑,不過此時他更看好楊廷和,這才表露出與楊廷和共進退的決心,況且這一次,顯然是陛下有些昏了頭,內閣的贏面實在太大,藉著這個機會,他毛紀正好可以賺取清名,提升些資歷。
內閣頓時變得無比沉重起來,書吏們來去匆匆,躡手躡腳,一個接一個訊息傳進來又傳了出去。
與內閣相比,外朝給人的印象只有一個——亂。
各部堂、各寺、院接到了訊息,都是目瞪口呆。
其實一開始,大多數人並沒有心思去關注那如意坊的事,如意坊距離諸位清貴的大人們實在過於遙遠,實在惹不起大家的關注。
可是現在突然鬧出了內閣封駁聖旨的事,大家的眼球也自然吸引了過去。、
所謂封駁聖旨,即所謂‘凡制敕有不便於時者,得封奏之;刑獄有未合於理者,得駁正之;天下冤滯無告者,得與御史糾理之;有司選補不當者,得與侍中裁退之。’
在大明朝,內閣和六部給事中都有封駁之權,一般情況之下,六部給事中封駁聖旨的次數最多,因為聖旨傳到了部堂,實施時給事中若是覺得不合理,封駁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況且給事中封駁的其實未必就是聖旨,而是內閣的擬票,因此太祖皇帝制定這個國策,就有利用給事中制衡內閣的意思。
而一般內閣封駁聖旨,卻幾乎少之又少,十年未必能撞到一遭,因為內閣封駁的往往是宮中的旨意,就算內閣覺得皇帝的不合時宜,往往都會進宮和皇帝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