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73部分

,可是唯獨沒有叫上師兄和典庫的劉侍講,我覺得有些蹊蹺,因此打聽了一下……”

這劉侍講是翰林院出了名的王學門人,叫了這麼多人,唯獨漏了他們兩個,而他們的共同特點都是和徐謙有關係,謝正又不是傻子,當然覺得不對勁,他娓娓而談地繼續道:“後來才曉得,原來是要草擬關於戶部的章程,我又聽說此前你去過內閣。遞了稅改的奏書上去,想來這事和你有關。內閣和戶部的一些內幕,我也曉得一些。生怕他們對你不利,所以提前來告知一下,讓你做個準備。”

徐謙哂然一笑道:“你還真猜對了,這確實是和我有關。”

謝正急切地道:“既然如此,想來徐師弟已有應對之策了?”

徐謙笑道:“沒有。”

“沒有?”謝正疑惑了。

徐謙道:“明日便是廷議,內閣肯定要借鑑我的章程自己草擬一個章程出來,只不過……他們非要如此,我也沒有辦法,胳膊畢竟是拗不過大腿的。”

謝正愕然道:“可是……可是既然如此。為何師弟還要將章程送到內閣去?若不是這份奏書,內閣只怕也不會藉機……”

徐謙微笑道:“其實我的意思就是讓內閣反戈一擊,他們要否定我的章程,就必定要有一個新的章程出來,是不是?”

謝正點頭。

徐謙又道:“這個新的章程不但要發洩他們的怒火,還要攬權,對不對?”

謝正又點頭。

徐謙正色道:“可是我料定,他們的章程走不通,商稅說來簡單。可是想要徵好,卻是不容易,他們既然非要捋起袖子來試一試,那麼就不妨試一試也無妨。到時候若是碰了壁吃了虧,最後還是我來收拾局面。”

徐謙倒是回答得頗有信心,他不好看楊廷和和楊一清。這倒不是因為這二人水平不如徐謙,事實上論起施政水平。徐謙連給他們提鞋都不配。

只是大家各有所長,在稅制方面。徐謙有上千年積累的經驗,而戶部徵稅,其實和新政也息息相關,內閣那邊對新政的瞭解,只怕還比不上徐謙的一根手指頭。

徐謙倒是不疑謝正,道:“所以,內閣的稅改必然不能維持,到了那時,就不得不採用我的辦法。”

謝正長出了一口氣,道:“原來師弟早有了佈置,倒是我這師兄多心了。”

徐謙心念一動,道:“師兄近來對王學也有興趣?”

突然問出這麼一句話,是因為謝正訊息如此靈通,一個人訊息靈通無非有兩個原因,其一是身居高位,得到訊息的渠道比較多,就如內閣的兩位大人,就如徐謙,他們的身邊都不知圍繞了多少耳目,任何地方,稍有風吹草動,他們都能嗅出味來。而另一個原因就是關心,當一個人關心起某事時,就會多方打聽,總能得到一些訊息。

謝正作為侍讀學士,主持史典,這些事,本不是他關心的,可是偏偏他能從一些不同尋常的事中觀察到一些資訊,可見他對黨爭的事頗為熱心,而他能立即找上自己,告知訊息,這一方面固然是因為二人乃是同門兄弟,另一方面,多半謝正已經成了王黨。

其實這很好理解,謝正也是浙江人,身邊的一些同鄉以王學官員居多,大家都在京師為官,三天兩頭的走動,耳濡目染之下,不被影響才怪了。

謝正顯得有些扭捏,最後道:“讀了一些王尚書和王先生的書,頗有幾分體會。”

王尚書說的是兵部尚書王守仁,後頭那個王先生,則是徐謙的好隊友王艮。

徐謙微笑,道:“其實恩師對王學並不喜歡,可也不排斥,想不到師兄竟是研讀起來了,這樣也好,你我同門師兄弟,想到一處也是好事,你在翰林這麼久,一直沒有歷練的機會,若是有機會,我一定想辦法把你從翰林弄出來。”

自己的前途居然要依仗自己的師弟,謝正老臉不由紅了,不過徐謙是戶部尚書,他既然說了想辦法,想來也是遲早的事,謝正畢竟還處在風華正茂的年齡,連四十歲都不到,正當壯年,在翰林已經呆了十幾年,換做是誰怕都膩歪了,此時心裡不由一喜,道:“我也想出來嘗試做一些事,師弟能幫襯,那就再好不過。”

晚飯的時候,謝正在徐家用過了飯,這才打道回府,而徐謙亦是無話,次日清晨先去了部堂一趟,隨即內閣來了人,請他入崇文殿廷議。

坐上轎子,徐謙輕鬆淡然。

他之所以這麼急著上那份章程,要的並不是現在就手握戶部大權,等的無非是今天而已,單憑他現在的能力,想要完全按著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