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9部分

熙和張昭並肩而坐,中間隔著一個小茶几,一個圓臉的侍女跪坐在幾前,熟練的給他們斟茶續水。張昭撫著打理得一絲不苟的鬍鬚,看著山腳下繁忙的集市,臉上露出幾分得意的笑容:“成國,你看這林邑治理得還可以吧?”

劉熙淡淡的笑了笑,兩隻手指拈起小巧的漆杯抿了一口茶,品了片刻才說道:“張公教出來的學生,治理一個林邑那還不是小菜一碟。”

張昭嘿嘿一笑,搖搖頭道:“老夫可不敢掠美,這和學問無關,其宗旨不過在一仁字。心中有仁,不讀書也能知道愛人,心中無仁,縱是倒背如流,仍然不過是一書櫥而已。殿下心中有仁,故而近者悅,遠者來。成國,你的書院從南海開到朱崖,再從朱崖開到林邑,以後說不定還能開到西夷去,這份功績,可不比他差啊。”

劉熙自得的一笑:“我豈敢與殿下比肩。”

“先生此言差矣。”背後傳來孫紹的聲音,劉熙和張昭回頭一看,見孫紹在陸績陪同下緩步而來,連忙起身要行禮,孫紹擺擺手笑道:“此處不是朝堂,二位先生坐而論道,我是來攪局的,焉敢再勞動二位先生起身。老師,叔嗣的家書到了,我順便給你帶了來。”

孫紹一邊說,一邊將一封書簡遞給張昭。張昭接到手中看了一眼,正是小兒子張休的親筆信,連忙寶貝的掖裡袖籠裡。孫紹奪了南海之外,張昭又做了幾年南海太守,他是孫紹的老師,又是江東有名的前輩,負責考功的人當然不敢不敬他,所以連續幾年的考核都是最優。今年的考功送到丞相府之後,丞相虞翻大筆一揮,就把他送到孫紹身邊來了,由他的兒子張休接任了南海太守之職。眼下孫紹還沒有安排他的職務,所以他有空和劉熙坐在這兒曬太陽吹大牛。

“成國先生,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武可威服,文可德化,現在扶南國被我們打怕了,派人來求和,該輪到你大展神威的時候了。”孫紹讓人在他們對面安排了兩個坐席,和陸績一起坐下。陸績把扶南派範尋來講和的事情說了一遍。張昭鬍鬚顫動,笑了一聲:“談和?我看未必吧,他這倒更象是借講和之名,行摸底之實,殿下不可不防啊。公緒,你精研易學,難道不知道防患於未然嗎?為何不提醒殿下?如果任由這種輕敵之心蔓延,小勝也會變成大敗的。”

孫紹和陸績互相看了一眼,心有靈犀的笑了,看來老頭在南海呆了幾年,思想還是有些轉變的,雖然還時刻不忘自己老師的身份,總受教訓人,但總的來說,他已經適應了自己的角色。

“張公教訓的是。”陸績淡淡一笑,拱手道:“也正因為如此,大王才要來勞煩成國先生。兵法說得好,攻城為下,攻心為上,扶南既然派人來談判,此時再攻城就不太合適了,所以要請成國先生出馬,去攻心了。”

“攻心?怎麼攻心?”劉熙有些不解。

“我在殿下身邊看過先生的一篇大作,說是扶南土語與我漢人古籍中頗多暗合之處,不知先生後來可曾深入研究?”陸績拿出幾張紙,正是當初劉熙抄給孫紹的論文。這篇不過千字的論文孫紹用功甚多,劉熙的弟子薛綜也因為講解這篇論文得力,現在是東海督蘇粗腿身邊的功曹。

劉熙接過紙瞟了一眼,見上面用硃砂筆寫著很少記號,看來孫紹沒少下功夫,不過也可以看出孫紹在訓詁學上的底子實在是慘不忍睹,間接證明了張昭這一方面不是他的對手。他點點頭:“自從殿下當年提醒之後,我又做了不少研究,寫了一本小書,詳細論證了扶南土語中的一百多個常用詞和名物稱呼與我古籍中夏商文獻的相近之處,正準備印行呢。”他帶了幾分傲氣的說道:“不過,這樣的學術文章,銷路肯定不會好,我只打算印行百本饋贈同好,聊以一笑。”

“不然。”陸績搖搖頭:“我請示了殿下,願意出資為先生印行此書,不過,要請先生遣高足到扶南一行。先生的大作,可不能只讓我們知道,還要讓扶南人知道啊。”

劉熙愣了一下,他寫的書漢人都不一定看得懂,那些扶南猴子還不跟看天書一般?

“有道理。”張昭畢竟是為政多年的,和劉熙這種純學者不同,他迅速領悟到了孫紹的用意,攻心為上。把劉熙的書發行到扶南,那肯定是虧本買賣,而且不出意外的話,是血本無歸,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說,如果能讓扶南人相信,他們和漢人一樣,原本都是炎黃子孫,那以後打交道就更容易了。如果能借著此書的印行,在扶南的貴族之中掀起探祖尋根之風,就能在上次談判時不能妄動武力的情況下佔盡上風。如果說武力上扶南國還有點抵抗力量的話,那麼在文化上扶南國根本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