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利,才是大義。”他頓了頓,又自我解嘲道:“再說了,我本來就是個商人,不怕別人說我是唯利是圖。”
“那……將軍又想從此次弭兵大會中獲得什麼樣的利呢?”楊彪半真半假的說道。
孫紹翻身拜倒:“紹願天子降詔,委紹組建大漢水師,乘長風,破萬里浪,將我大漢威名揚於萬里海域之外。”
楊彪愣住了,孫紹的話大出他的意料。古往今來,勤王保駕之功是最大的,不少人憑著這一功勞平地青雲,大漢歷史上就有小小的宦官因為保駕有功而封侯的。孫紹現在的功勞豈止是保駕可言,他簡直是再造大漢,如果不是大漢有異姓不得封王的慣例,他的功勞完全可以封王。可是他現在居然只是要求天子下詔授權他組建大漢水師,遠征海外,根本沒有在大漢現有的疆域內取得什麼利益的打算,這未免太離譜了吧,換任何一個人,都不會提出這樣的要求。縱使楊彪久經官場,見識老到,他也沒想到孫紹會這樣想,所以他根本沒有任何準備。
楊彪略作思索,有些明白了孫紹的意思,這次弭兵大會說白了就是分贓大會,在承認曹、孫、劉割據的基礎上細分各人的勢力範圍,而孫紹原本屬於孫權一方,不出意外的話,他的領地肯定要從孫權的勢力範圍內劃出一塊來,這等於損壞了孫權的利益,孫權肯定不會同意。為了促成弭兵大會,孫紹這是以退為進,先把自己撇出爭鬥之外,至少要消除孫權的懷疑。
且不論孫紹的心裡究竟在做什麼打算,他能這麼想,至少是心有天下的表現,他寧願放棄自己的利益,也要促成這次弭兵大會,這就是他口中說的大利。
楊彪很感慨,這個世風日下,人人想稱王稱霸的時代,一個以商人自詡的年輕人能有這樣的胸懷,不管他是心甘情願還是被逼無奈,都值得嘉獎。
“孫將軍,你說的這個共贏之中,可包括天子?”楊彪似笑非笑的說道:“天子的利在哪裡?”
“哈哈哈……”孫紹笑了,“老大人又何必來考我,眼前的這個局面,老大人洞若觀火,陛下也是心知肚明,又何必遮遮掩掩的?不過,既然老大人垂詢,紹也不敢藏拙,竊以為,大漢的火種不滅,便是天子之利。”
“那天子的政令不出宮牆,也算是火種不滅嗎?”
孫紹皺了皺眉:“老大人是說,天下有道,政自天子出嗎?”
楊彪點點頭,兩眼炯炯有神的看著孫紹。孔子的這句話出自論語,孫紹既然從張昭讀書,這點基本功當然知道。楊彪並不奢望天下人能還象以前一樣尊崇天子,但是他希望眼前這個孫紹是,這是個很有潛力的年輕人,如果他真是忠臣,那麼只要加以培養,他就是以後天子可以借重的一股力量。如果他和曹操那些人一樣,那麼就沒有必要費太多的心思了。
“老大人,小子有一言,想請教於老大人。”孫紹沉默了半晌,忽然躬身一拜。
“將軍請講。”
“呂太公有言,‘夫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同天下利者得天下。’何意?”
楊彪沉默不語。
“老大人以為,大漢四百年,可有一位先帝能以一人之力治理天下的?”孫紹的話變得很尖銳起來。楊彪眼睛一眯,一縷寒光一閃而沒,隨即又黯淡了。他沉默了好久,最後還是搖了搖頭。
“老大人,文帝要殺驚馬之人,張釋之以漢家三尺律阻之,傳為美談。何以閹豎曹節一言,便可將普天之下計程車大夫列為黨人,禁錮終身?”孫紹直起腰,直視著楊彪:“老大人,大漢之火已經只剩下這一點火種,小子無能,窮盡心思,只能創造這麼一個機會,如何處理這件事,小子卻是無能為力,所以請陛下請老大人不遠千里趕到宛城主持大事。如果老大人此時此刻還只是考慮天子一人的權威,小子只怕這大漢之火終究還是還是保不住的。”
楊彪長嘆一聲:“我明白了。孫將軍,你雖然不精細事,但是眼光之遠卻非常人所及。有孫將軍這樣的年輕人,是我大漢之幸啊。”
“不敢。”孫紹謙虛了一句:“小子無知,狂悖之處,還請老大人海涵。”
吃完一頓便飯,楊彪走了,他已經摸清了孫紹的意思,心裡有了底,所以走的時候雖然有些失落,但是腳步卻很堅定。關羽和孫紹將他送出門外,看著他上了車,急馳而去,關羽這才轉過頭:“奉先,你們究竟說什麼呢,一會兒說做生意,一會說治天下的,這裡面有什麼關係?”
“嗯,怎麼說呢?”孫紹撓了撓頭,關羽雖然不是什麼大儒,可是他和書呆子沒什麼太